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菜,还有瘾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菜,还有瘾 (第1/3页)

    玩收藏,辽代是一个避不开的朝代。

    因为这这一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之中,还真有不少艺术成就,就比如佛造像。

    就是因为这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很多人就想当然的,把他们的艺术作品,归类于粗制滥造。

    但是,事实恰恰想法,辽代佛像存世量不大,但制作精湛。

    辽代金铜佛像的大仰莲台座,尤其出色。

    在辽代佛像两小腿部分,均各有一条婉曲如小蛇状的衣纹,是辨别辽代佛像的重要着眼点。

    此外,北河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陶罗汉等,也可以作为了解辽代佛像的参考。

    相比这些精品佛像,眼前彷制的这一批金代佛像,就有点不上档次了。

    之后的更是彷的不太好,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的佛像。

    这一点是不对的,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佛像,精品还是很多的。

    因为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开始在内地流行。

    藏传佛像的样式,在内地特别是北方地区影响较大。

    汉族的传统凋塑技法,依然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已呈衰落趋势。

    较汉传佛像,藏传佛像最直观的区别,是几乎没有衣纹刻划。

    这应与藏传佛像,受尼泊尔等地佛像艺术影响有关。

    而汉传佛像,则喜欢刻划佛像的衣纹,强调衣纹的变化。

    元代铜佛像很少,值得注意的是杭市的飞来峰,山上凿了很多石窟,其中不少是藏传佛像。

    明代以前的金铜佛像,体量都很小,20厘米高者就算了不起了。

    可是到了明代,佛像都做得很大,二三十厘米高的已不鲜见。

    这是因为明代经济非常发达,用白银做流通货币,因此历朝的旧铜、杂铜以及铜钱都可熔炼。

    铜变得不值钱了,可以铸作很多佛像。

    明朝历时270多年,中早期的佛像小腿部的衣纹线较长,越晚越呈偏圆形了。

    中早期的佛像头部与身子比例都还匀称,越晚头部越大,甚至晚期已有比例失调之感。

    明代早中期的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