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九章灿如晚霞,变幻莫测

    第一千六百零九章灿如晚霞,变幻莫测 (第1/3页)

    就是因为有着种种独特的美感,所以后人对钧瓷十分推崇,特别是釉色。

    其中又以紫色,评价最高。

    近人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有说。

    「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

    钧瓷除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外,其他特征也需要注意。

    比如蚯引走泥纹,这是什么呢?

    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引在泥土中游走。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

    加之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

    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刚开始出现,这种特征肯定是缺陷,而流传到现在,却成为了独特的特征。

    像是这样的特征,在钧瓷之中广泛存在。

    宋代钧瓷多以器皿类造型出现,如花盆、花托、瓶、洗、杯、奁、尊、碗、盆、盘、壶、炉等。

    一般这些瓷器,都存在钧瓷的各种特征。

    而在这里,也可以看出,钧瓷的中品也十分繁多。

    其中以养花用的花盆类居多,其次是文房用品类的洗、盆等。

    再次是审美的、寓意权贵的、祭祖用的瓶、尊、炉、鼎等。

    这三类作品,已经从简单的日用品类上升到精神需要。

    标明钧瓷的功能,是致力于审美需要的,突出一种「雅」的品位。

    这些如果都研究透彻了,那么再想复制钧窑,就会变得容易。

    而想要复烧钧窑,一定要知道,钧窑的兴起。

    因为一个名窑的兴起,往往带动着众多窑口,都变得极其繁荣。

    钧窑的兴起,这个先前已经提到过。

    钧窑的兴起,是和唐代鲁山花瓷的烧制成功与发展密切相关。

    花釉瓷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

    斑点有的排列规整,有的随意点画。

    由于大多装饰在深色釉上,浅色的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