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彩陶王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彩陶王 (第1/3页)

    甘省彩陶的制作,所使用的工具不仅有硬毛制作的硬“笔”,还有用软毛制作的软“笔”。

    否则,半山、马厂类型细密的网格纹、锯齿纹等都无法完成。

    从细长流畅的线条中可以看出,当时绘彩的“笔”很可能是用狼、鹿之类的毛制成的长锋硬笔,并具有较好的凝聚性。

    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彩陶是最早将图案与器物造型结合的原始艺术作品。

    绘制彩陶时,先民们非常注重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

    并已注意到了图案,在不同视角下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所以,绘制设计出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正平视还是俯视,都可以看到好的画面,并力求达到图案的构成与器形相协调。

    根据器形不同,确定设计其装饰部位及图案花纹。

    因史前社会并无桌案之类,故物品多置放在地面或小土台上,与现代摆放位置截然不同;

    还有,史前先民多席地而坐,自然视角也有著明显的区别。

    因而,绘彩重点多在器物腹部及以下部位。

    如仰韶文化的盆钵等,视线局限于口沿与腹部,所以仅在视线所及部位绘彩;

    马家窑类型的盆,大口浅腹,因俯视内壁更为清楚,因此多以内彩为主,简练的外彩为辅;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瓶形器物造型瘦长、腹部斜直、器体不大,整体一目了然均可纳入视线。

    因而从口沿至下腹,大部分施彩或通体施彩;

    半山类型的瓮、大圆鼓腹造型,因在置放于地面时下腹基本被遮挡,故在中部以—上绘彩。

    工匠在绘彩时,不可能是随意涂抹的。

    依据器物的造型,对口沿、颈部、腹部的花纹及内彩,应该有事先的设计与构思。

    将图案的位置确定之后,把器物的彩绘部位根据需要加以分隔划分、定点,然后进行绘画。

    绘画时先绘主题图案,再补充勾画与主题协调,且相辅相成的辅助纹饰。

    根据对彩陶图案的观察研究,其实是可以推测出具体绘彩过程。

    比如等分或分隔,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