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由来过往

    第一百四十五章 由来过往 (第1/3页)

    铁木方丈看了看天空,长叹一声说道;“说起这个龙兴寺,兴建的时间不长,前后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这还是世宗皇帝下旨建造的,兴建此寺的目的呢,就牵涉到当年佛道两派的一些争端了;话说当年,我全真派祖师丘处机远赴西域昆都斯觐见成吉思汗,被成吉思汗封为大宗师,掌管天下所有出家人。由于道教与成吉思汗的这种特殊亲密关系,道教在前期蒙古帝国中的势力一直很大,这状况自然引起了佛门弟子的不满。

    后来,蒙哥汗让阿里不哥在和林主持了一场宗教辩论会。佛教乘机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徒联合在一起对道教进行批驳。这实际上是一场针对全真道教有贬低倾向性的辩论会,意在打压道教的优势地位。全真道迫于当时的压力,只能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与反抗。

    辩论会后,道教不得不在寺观、财产、经文等方面,对佛教做出一些让步。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四年后的春天,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认真地在开平府的大安阁举行一场规模空间的佛道大辩论。这是可以说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宗教辩论会;对各教派后来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次辩论我们道教已无退路,更严重的是在朝廷中有点地位的我全真派掌门人李志常已经去世。无奈之下,全真道剩余尊者尽出:掌门人张志敬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二百余人参加辩论会。

    然而,佛教方面的阵容则更为强大!以那摩国师为首,另有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外五路僧、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三百余人参加辩论会。

    尤其是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两人更是百年难得一出的奇才,就是与全真道祖师王重阳、长春真人丘处机相比也高下难分。

    辩论会上,世宗皇帝手下谋士姚枢、窦默、廉希宪、王盘等二百余人被聘为裁判及公证人。规定双方各有一十七人参加辩论,如果道教胜利,一十七名佛教徒要蓄发为道;相反,如果佛教胜利,一十七名道士则要剃发为僧。

    在辩论会上,辩题的焦点是《老君八十一化图》和《老子化胡经》。佛道双方辩论从理论入手。年仅二十三岁八思巴大放异彩,在辩论中步步紧逼,道教方面逐渐不支。我全真教参加辩论的各位当时或“无答”、或“不曾闻得”、或“不敢持论”。被逼无奈,只有不停地引经据典。

    谁成想忙中出错,最后居然引证到了儒家经典之作——《史记》上!

    八思巴问道:“汝《史记》有化胡之说否?”,答:“没有。”

    八思巴又问:“你们那位李耳先生所写的经书是叫什么?”,答:“《道德经》。”

    “除了《道德经》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