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都有偶像

    第九节 都有偶像 (第2/2页)

的盯在徐玉兰王文娟后面求个签名的经历……这一切,难道不都是因为你也经过了那一段立个偶像心向往之的、幼稚的、偏执的、单纯的、热情的时光吗?

    所以在我看来,少男少女们有个把青春偶像,并且因为了那推崇的热情过于高涨而出现了一时里的失控行为,不必要去兴师动众地大惊小怪甚至大事挞伐。

    更何况,真正到达了“失控”的程度的,能有几人?大多数的,不就是爱听、爱唱、爱去凑个热闹,往自己的小帐子里贴几张花花绿绿的相片儿吗?

    偶像么,不过就是偶像。偶像是有时效性的。过了那一段时光,少男少女会成熟起来。他们的文化品位在不断提高,于是他们会发现这世上好听的声响远不止流行歌曲,他们会去尝试着听别的,渐渐地爱上那些色彩更丰富的,内容更深广的,技巧更复杂的;他们的知识在不断地拓宽和加深,于是他们会不再满足于看武侠小说,抑或是琼瑶作品,他们会去涉猎古今中外经过历史筛选而留存下来的精神富矿,慢慢地他们也就明白除了能歌善舞的英俊小生和纯情狂放的港台靓女之外,自己似乎还大可以确立另一些追赶的对象;他们的人格在不断地完善之中,于是他们即使胸中充满了激情,也会学会有分寸、有节制、看场合、讲影响,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不去干那种贻笑大方的小孩儿游戏了。他们会有新的偶像。其中有的人还会不再迷信他人,而相信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偶像转成了自身。到了这个时候,少男少女也就成了大男大女,或者叫老男老女,从经验出发,足可以掉过头来训导后面一茬的“追星族”了。

    这么说起来,我们倒不妨多投点精力于对“追星族”的理解和疏导上,少来点讥刺、嘲笑甚至棍棒。说到底,这几年里“追星族”队伍的壮大,又怎能尽归咎于稚气未脱的青少年?

    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