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乡行

    第一节 佛乡行 (第1/3页)

    浙东山区的夏天虽说不上暑气逼人,可是中午时分也还是有点儿闷热。坐着开了一上午的会,下午休息,我就在沿街两排小摊子中间溜达起来。选中这个古称“剡县”今名、“新昌”的地方作会址,大概就因为这是浙东新辟的游览区吧。县城东数里就是供奉浙江第一大石佛的“大佛寺”,往南登攀即可,直上天台山。这里正巧是我的“婆家”,老公爹至今还在离县城三里外的一个小山村里。爱人嘱我一定要去看望父老乡亲。可是时间很仓促,天台山可以暂且不游,久闻其名、屡访不成的大石佛却牵着我的心。怎么安排呢?我盘算着。

    一篓晶莹的水蜜桃引起了我的注意,白中带黄却又微微透红的色泽,使我禁不住蹲下身子,轻轻地拈起了一个。

    “多少钱一斤?”我问。

    没有回答。卖桃的是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坐在街沿上,捧着一本书,看入神了。我再问一问,他头也不抬地回答:

    “五分一个,钱放在旁边纸盒里就行。”

    “啊呀,多多头!”我惊喜地喊。

    他猛一抬头,马上认出了我,把书一合,站起来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声:“小舅妈!”

    他长得比我高多了。那浙东人特有的厚嘴唇上已经有了一层淡淡的茸毛,俨然是个小大人了。我问他今年有多大了,他笑着说:“您那年来时我刚过十五,今年都十九足岁啦!我还欠舅妈一笔债呢!”

    我想起了四年前的那个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我给他讲解了几篇古文,然后约定第二天上午由我帮他补习汉语语法,下午由他陪我游大佛寺。可是第二天一早,队里派他爷俩去采石场拉石料,多多头只好跟他爸爸拖着板车上了路。我醒来时只在床头见到了他写得工工整整的一张纸条:

    “小舅妈:您回上海后千万给我寄些书和资料来,我想升高中。”

    我后来知道,他考上了县城高中。问起他今年的高考成绩,他说是过了重点大学的分数线,正在等候录取通知。

    “你怎么还来这里卖桃,家里……?”我疑疑惑惑地问。

    “家里多得吃不了,这东西又放不久。”他一面把手里的书塞给我,一面挟起果篓子说,“我去去就来,舅妈您等一等。”

    我翻了翻那本书,原来是本《新昌县志考》。

    他回来时没有了果篓子,却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车前的网篮里装着十几个桃子。“我送您去大佛寺。”他说,“新修了一条公路,您坐在车后,一下午保证游完全部名胜古迹。”

    “真想还债哪?小鬼头!”

    他有点腼腆地笑了。

    一出县城,就感到山区的习习凉风迎面扑来。新修的盘山公路,一边是幽谷,一边是石壁。石壁如同一长排新刷了湖绿色油漆的石屏风,清新而洁净。多多头告诉我,这里的山石,是由中央农林部直接管辖的,非经特殊批准不得开采。它有着一种天然的淡淡的绿色,还带着隐隐的条纹,有的像太湖的浅波,富春江的流水,有的像一幅幅山水画。尤其可贵的是,它不仅具有大理石般的秀丽,而且兼有花岗岩的坚硬,抗得起捶,经得起压,是一种极理想的建筑材料。

    多多头从前面递过一只几乎透明的大蜜桃来。我问起那只果篓子,他说交给一个家在县城的同学了,放在他家屋门口,卖掉几个是几个,卖不掉就请他们家吃掉。我问这自行车,他说是去年家里包管果园超产得奖买的。我吮吸着蜜甜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