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风味小吃自成趣

    第六节 风味小吃自成趣 (第1/2页)

    我有一个嗜好,每到一地,总不爱坐饭馆、吃食堂,而喜欢串街走巷,寻觅风味小吃。只要那吃食的确带有地方特色,店铺之简陋、方桌之陈旧、板凳之坚硬、食具之粗砺,我倒是从不计较的。

    前不久到西安开会。一出车站便被“羊肉泡馍”四个大字吸引住了。正是中午,店堂里挤得满满的,空气里弥漫着羊肉、大蒜、胡葱、花椒、香醋混杂的味儿。长途跋涉,满嘴苦涩,顿时来了食欲。更有趣的是那特殊的吃法:先买上若干“馍”——其实是未曾发酵的面粉烤成的干饼,再自己把它撕成碎片——据说撕得越细小越好,然后端着这一碗碎片到厨房去,掌勺师傅起油锅,炒羊肉片,加佐料,再加羊肉原汁汤,最后将那碗由顾客手工制成的“碎馍”倒入沸腾着的酽汁之中。由于佐料品种极多,红的辣椒、绿的蒜叶、黑的酱、黄的芥末,再加上白色的富有吸收力但却不易煮烂的干馍,那一大碗“羊肉泡馍”,不但香气四溢,而且色彩缤纷,实在是够能“吊人胃口”的了。

    在西安开会的几天里,尽管常有幸品尝名菜佳肴,然而总觉不如那“羊肉泡馍”入味。

    同样的感觉非此一次。有一年盛夏到南京去。亲戚招待得非常周到,几乎顿顿有板鸭和肫干。然而印象最深的,却是玄武湖门外的那碗拌凉粉。摆摊子的是一位千千净净的小姑娘,在浓密的树荫底下,一张小桌,两条板凳,守着一大块颤巍巍的凉粉冻。我刚一坐定,她就用一把“萝卜丝刨”在那大块凉粉冻上刷刷划了几道,指尖顿时涌出一堆白白的、细细的、半透明的、晶莹可爱的粉丝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