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3【兼并问题】

    0883【兼并问题】 (第1/3页)

    听说魏总督要答疑解惑,周围士子纷纷聚拢过来。

    而且呼朋引伴,消息越传越远。

    传到雷塘书院时,已经变成魏总督要在此讲学明义!

    魏良臣选了一个小土丘,士子们以他为中心席地而坐。一排又一排,一圈又一圈,人挤人依次坐好,组成许多不规则的同心圆。

    不多时,洪氏子弟也闻讯赶来,继续坐在最外围听讲。

    甚至,洪氏族长、族老们都来了。

    魏良臣站立土丘之上,静静等待许久,终于开口问道:“有谁读过柳河东的《封建论》?读过之人,请举起右手。”

    这是比较生僻的文章,但居然有数十人举手。

    魏良臣又问:“谁能背诵《封建论》?”

    手臂全都放下,没有人能够背诵。

    科举不考,背这玩意儿干啥?花费时间读几遍已是极限。

    魏良臣却早有准备,拿出一张纸来,对坐在他面前的张良佑说:“你来朗诵。”

    “是!”

    张良佑站起来接过文章,大声朗读道:“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文章大意如下:

    自然界有没有初始阶段?我不知道。人类有初始阶段吗?我也不知道。我认为,应该是有的。

    上古之时,人类与万物共存。荆棘丛生,野兽成群,茹毛饮血。

    人没有野兽那样的尖牙利爪,也没有羽毛抵御严寒,人只能借助外物求得生存。但资源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争斗。想要调解纠纷、平息争斗,就必须明辨是非的贤者来领导。

    渐渐的,就有了君长、刑法、政令。

    人越聚越多形成族群,族群之外又有族群。彼此的争斗规模变得更大,于是就出现了军队和战争。

    这个时候,就必须更有威望的贤者来领导,各个族群的首领都听他的。

    这种贤者就是诸侯,他们的地盘就是方国。

    但诸侯让战争规模变得更大,还需要更有威望的贤者来领导。

    天子诞生!

    接下来的内容,是详细阐述封建制度。又论述封建制为何被郡县制取代,并认为封建制是以国为私,而秦朝开创了天下为公的郡县制。

    柳宗元还说,这些变化并非什么圣人之意,而是大势所趋自然衍化的结果。

    等张良佑把文章朗诵完毕,魏良臣说道:“陛下大致同意柳宗元的观点,并且还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西南和东北,那里还有许多蛮夷部落。他们茹毛饮血、刀耕火种,是因为没有获得教化。他们的生活,跟华夏上古之时大同小异。”

    “人与野兽争斗,学会了制作弓箭长矛。人与自然抗争,学会了生火取暖,学会了穿衣御寒,学会了修筑水利,学会了耕种养殖。”

    “人变多了,就要有首领。否则难以平息内部纷争,否则难以抵御外族侵扰。于是就有了部落首领,诸多部落又有了大首领。炎黄二帝,还有蚩尤,便是当时的大首领!”

    “大首领们互相征战,不断兼并异族,便有了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