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五·工业革命时期?

    后记五·工业革命时期? (第3/3页)

,开始了。”

    谢以勤拿到最新出炉的《大明旬报》,一看头版文章就知道变法要开始了。

    头版标题是:《使用童工合乎仁义否?——义利之辩》。

    变法之前,先造舆论。

    王安石当年变法,同样是先造舆论,甚至他就是被舆论推上去的。变法过程当中,继续大造舆论,甚至自己编撰教科书。

    眼下这位首相,舆论切入点极好。

    童工的处境太惨了,不符合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

    继而又引申出一个儒家经典论题:义利之辩。

    文章作者认为,现在全国的情况是,成年工人多到用都用不完,工厂主却是能用童工的岗位坚决不用成年工。这导致一边是大量成年人失业,一边又是无数童工悲惨不堪。

    起因无非是商人逐利,童工的工资更低!

    商人是因小利而忘大义和大利。

    文章大量的引经据典,阐述这种行为在道德、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恶劣影响。

    这很符合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头版文章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并且具有极强的煽动性,那些一腔热血的学生,那些科举不顺利的士子,那些工作不顺心的知识分子,还有那些数量众多的失业工人和失地农民。全都被这篇文章煽动!

    谢衍由于“身体不适”,被父母禁止外出,继续窝在家里养病。

    这天,一家人正在吃早饭。

    忽有吏员匆匆赶来,等不及通报就冲到内院:“大判,失业工人暴动了,似乎还有十几个读书人带头。他们把蔡家的工厂团团围住,没说几句就打起来,冲进工厂到处打砸机器!”

    “知道了,等我把饭吃完。”谢以勤说。

    吏员焦急万分:“大判,这哪是吃饭的时候?”

    谢以勤冷笑:“内阁在年初就颁布禁止童工法令,我也把蔡家人请来谈了好几回。他们这半年时间都不慌,我一顿早饭的工夫慌什么?”

    吏员说道:“大判不慌,知府和指挥使却慌。他们肯定调兵镇压,若真闹出了人命,大判反而首当其冲啊!”

    知府是不能申请调兵的,通判才能申请调兵。

    而且,通判还管着经济。

    如果军队镇压搞出人命,第一负责人是通判,第二负责人是指挥使。

    “不急。”谢以勤依旧悠闲。

    当然是……装出来的!

    谢以勤随便吃了几口,便起身往外走去,看似从容不迫,其实脚步奇快。

    谢衍全程没说话,默默看着老爸离开。

    报纸他也看了,越看越觉得玄幻。本该处于南宋末年或元朝初年的中国,居然有官方报纸讨论取缔童工,而且朝廷明显在煽动对立情绪。

    把早饭吃完,二哥和妹妹都去读书了。

    谢衍也对母亲说:“妈,我这两天头不疼了,能去外面逛逛吗?”

    “外头乱得很,不许出城,让王昇陪你一起去。”母亲有些不放心。

    谢衍欣然从命,穿越好几天,终于能出门见识一下了。

    (貌似漏了一位盟主,非常抱歉,感谢Successor-的盟主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