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二十一·孟昭的后人

    后记二十一·孟昭的后人 (第1/3页)

    下雪之前,二哥便走了。

    一起离开黄州的,还有王昇,以及二哥的小伙伴(类似书童)。

    他们全都要返回河北老家,在明年二三月份参加县试、府试。如果能顺利考上秀才,秋天还要继续参加乡试。

    如果是往届秀才,在考乡试之前,还要考一次科试。

    科试,类似参加乡试的资格考试。

    如果往届秀才常年不读书,功课落下得太多,连科试都不过关,那就没资格去参加乡试。应届秀才就无所谓,可以直接去考。

    二哥他们一走,家里冷清了许多。

    作为一个南方人,谢衍看到穿越后的第一场雪,内心还是有点激动兴奋的。

    虽然雪下得并不大。

    此时的冬天不算太冷,从大明神符初年开始,气温就一直处于回暖状态。

    已经连续回暖了一百年,终于恢复到北宋中期的水平。

    并且还将继续回暖一二十年,然后就是一路走跌。

    跌下去之后,虽然中途也有起伏,但必须等到清末民初,气温才能回升至现在的水平。

    此时此刻的大明王朝,正处于比异时空整个明朝和清朝都温暖的年代!

    过了元宵,谢衍也将远行。

    家里给他安排了四个健仆,并且搭乘官方的“顺风船”出发。

    父母和小妹来到码头送行,父亲只是叮嘱一些要事,母亲和小妹却哭哭啼啼。

    逆着长江,船行至汉阳,转而进入汉江流域。

    汉江下游一线,尤其是南部区域,在北宋时期都比较穷。沼泽遍布,洪水泛滥,地广人稀。

    经过大明百余年的治理,水利工程早已完善,沼泽也变成湖泊和良田。

    以前的地广人稀,现在已是人口稠密。

    铁路刚修通那会儿,汉阳港被分走一大半的货物量,但经济只下滑了三四十年。随着蒸汽机的民用,以及周边矿藏陆续被发现,大量工厂在汉阳、江夏开办,后世的武汉三镇瞬间完成逆袭。

    相比起来,黄州要穷得多。

    抵达武汉之时,谢衍站在官船甲板上,看着长江两岸高耸的工厂烟囱,以及岸边穿着古装来来往往的百姓,那股蒸汽朋克的魔幻之感变得更加强烈。

    “我草!”

    谢衍的文采不好,只能用这两个字表达心情。

    “六郎,官差说要在汉阳歇一歇。”随行的健仆头子走过来。

    这几个健仆,全都挎刀背箭,真遇到匪徒他们是能杀人的。

    如今的大明,只禁止民间持有火器、盔甲和弩,其余的一切武器都监管不严。

    随着社会治安恶化,习武之风复起,出远门往往携带武器。

    尤其是那些商队,要么自募武装人员,要么跟镖局长期合作。

    目前朝廷的中枢官员们,正在吵着是否颁布禁弓令。

    治安太差了,不仅要禁弩,还得禁弓才行。

    当然,边疆地区和海外辖地,弓弩、皮甲一直没禁过,只禁各类火器与铁甲而已。

    官船靠岸,谢衍也下去溜达。

    官差们直接跑去驿站喝酒,趁机消遣放松一下,他们是前往省城襄阳送公文的。

    一般来说,只有紧急公文,才会用电报传达。

    普通公文依旧要用人来送,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但除了赶考士子之外,任何官吏不得在沿途驿站白吃白喝!

    “那些都是赶考士子吗?”谢衍指着一群学生模样的少年。

    健仆说道:“应该是来考县试和府试的,汉阳这边房屋紧俏,来晚了找不到住的地方。”

    谢衍仔细打量着,感觉挺有趣。

    如果他脑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