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三十四·金陵十二钗之黛玉宝钗

    后记三十四·金陵十二钗之黛玉宝钗 (第1/3页)

    洛阳城内外人口众多,整个洛阳府辖地也是这样。

    当然,山区除外。

    尤其是北圪垱村、刁窑村这种,在城区面积不断增大之下,已经妥妥的属于近郊。甚至有村民到附郭街区打工,每天晚上还能走回家里住。

    别看村里全是佃户,真要是遇上拆迁,他们也有房子和宅基地的,许多佃户还有可获赔偿的耕地永佃权。

    前提得李家同意拆这里。

    反正这两村人口密集,而且生活过得不算差,挑出两个最漂亮的村姑,绝对不会掉咱谢学士的面子。

    一个叫刘春燕,15岁。

    一个叫董牡丹,14岁。

    年龄都这么小,并非谢衍有啥特殊爱好,而是农家女结婚较早,超过16岁的基本已嫁人。就算还没有嫁人,也是做了谁家的侍女。

    两个小女孩有点偏瘦,皮肤也不是很白,养一养就能长得白胖些。

    说她们漂亮,主要是脸型和五官特别标致。其他就没啥了,才这个年龄,难道你还想有胸有屁股?

    两人出门之前,似乎特意打扮过。

    头上不仅绑着红色的发带做装饰,还簪着不知从哪儿摘来的野花,身上也穿着干干净净的花布裙。

    董牡丹甚至还涂脂抹粉了,用不知什么植物的红色汁液做胭脂,把小麦面粉拍到自己脸上做粉底。非要形容一下她的妆容,就挺……滑稽的。

    “先把脸洗干净,尤其是你。”谢衍指着董牡丹。

    两个小姑娘,喜滋滋跑去打水洗脸。

    谢衍却在为给侍女取名而头疼,影视剧里的少爷小姐们,身边丫鬟一个个都有文雅名字。

    自己这两个侍女,总不能一直叫刘春燕、董牡丹吧?

    但谢衍的古文功底不够啊,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好名字。

    要不直接用实验器材名?

    一个叫试管,一个叫烧杯。

    咦,咋感觉有点奇怪。

    妈的,该死的短视频,把烧杯这个词给毁了!

    谢衍唤来一个随从:“去李二郎那里,借一本《诗经》过来。”

    情节已在展开,四个随从不能一直做路人甲。

    所以也给他们名字吧。

    其中两个姓谢,都是谢村的,甚至还跟谢衍是同族。一个叫谢昌,一个叫谢长寿。

    另外两人则姓王,那是谢村的第二大姓。一个叫王兴,一个叫王田,都跟谢衍的小伙伴王昇是同族。

    不多时,谢长寿把《诗经》借来,两个小姑娘也洗净脸回来。

    谢衍瞅了一下,没乱化妆顺眼多了:“你们自己去找事做。”

    两个小姑娘积极挣表现,她们发现谢衍的房间已收拾好,于是主动跑去给四个男随收拾屋子。

    谢衍翻开《诗经》,开始给自己的侍女找名字。

    找着找着,谢衍有了新发现,他的母亲王贻彤,名字原来也出自《诗经》啊。

    外公当年肯定是翻书找的。

    翻来翻去,谢衍懒得翻了。既然学术都可以剽窃,侍女的名字为啥不能?

    问题是,他也没看过多少古装剧。

    就连《红楼梦》都没看过几集,里面的丫鬟只认识四五个。

    “咳咳!”

    谢衍走到院中咳嗽两声。

    正在铺床迭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