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七十四·谢学士的影响力还在提升
后记七十四·谢学士的影响力还在提升 (第1/3页)
黄河,客船。
朱世镕被邀请去洛阳开会,这次的临时化学会议,只有东西两京的学者参加。
更远的就不必来了但可通过电报表达意见。
跟他同船的学者叫施福,字百禄。却不是什么化学家,而是从北京过来的铁路工程师。
“百禄兄此时进京,是要高升调回工部吗?”朱世镕问道。
施福说道:“朝廷打算修铁路,重启真(定)太(原)线方案。”
“技术突破了?”朱世镕惊讶道。
施福说道:“谢驸马发明了一种秦国水泥,听说质量更好更稳定,朝廷让我们到洛阳进行检验,然后看是否可用于铁路桥建设。”
朱世镕哑然失笑:“又是谢学士啊,我这次去洛阳开会,也是因为他的新论文。”
施福所言那条“真太铁路”,正是另一个时空的“石太铁路”——石家庄到太原。
太宗晚年就想建设,但施工难度太高,一直拖到了现在。
这一百年来,工程师们实地考察多次,前后更改了十几种方案。但最佳方案还是让人头疼,不到五百里长的铁路,需要开凿20多处隧道,需要架设1000多座铁路桥。
此时的铁路桥,修建一座花费巨大,因为水泥强度一直不够。所以不用钢筋混凝土,而是采用传统造桥材料。
过于宽阔的河面,目前还无法修筑铁路桥。
因此,大明对于全国交通的规划,一直都是以铁路连通全国水道。遇到过宽过深的河流,往往不修建铁路桥,在两岸各建铁路和火车站,中间靠船只来转运货物和旅客。
而通往西域那种超长铁路,同样时断时续。
比如地形复杂的星星峡那片,其实是没修铁路的。
甘肃火车只能开到离古玉门关最近的绿洲,接下来就是靠骆驼或骡马转运。然后在伊州(哈密)城东南170里处,重新坐火车一路西行过哈密、吐鲁番等地。
伊犁河谷的东、北、南三个方向,皆被崇山峻岭阻隔,同样需要骆驼、骡马来转运。然后在伊犁河谷内部,重新坐火车通往七河都护府。
而通往北方草原的铁路也差不多。
第一段是从北京到张家口,就是詹天佑人字形铁路所在路线。
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设计,实属被逼无奈之举,一是工期不够,二是资金不足。鼎泰帝当年下令建设时,那是不管工期和资金的,该打隧道就打隧道,不好打隧道的地方直接把山给削一块。
“山西多煤,想要外运,必须建铁路才行啊。”施福感慨。
山西目前就一条铁路走的是汾河谷地。把煤运到陕西倒是挺方便,但运到煤炭需求量更大的省份却难。
鼎泰帝修建两条超长铁路,又打了好几次战争,当时把国库消耗一空,甚至不得不发行国债缓解财政压力。如今大明财政稍微宽裕,阁部院大臣们又要建铁路了。
第一条,太原到真定。
第二条,晋城到焦作。
都是沿着太行八陉修建,地理条件极为复杂。
但再难也要修,得把山西煤炭运出来!
接下来,还要修建从北京到辽阳的铁路,把东北地区跟华北连通。以前没修那边,是因为辽西一带遍地沼泽。
现在却可以修了。
辽西的水利工程和人口繁衍,让沼泽地面积不断缩小,为修建铁路提供了可靠条件。而谢衍改进的水泥,也让铁路桥建设成本大为降低。
如今的中枢大臣们,一个个都把谢衍当宝贝。他们看重的不是什么天平和化学,而是经过工部反复验证的秦国水泥!
这两个月以来,工部官吏反复前往南郊,变着法检验水泥的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