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朕要五百万两

    第四章:朕要五百万两 (第2/3页)

不合而导致的非黑即白了。

    他也不气恼,而是冷笑道:“就因为主张议和,杨阁老便成了奸臣?那朕倒要问问,那四正六隅之策,由谁来实行,你黄道周吗?”

    黄道周闻言一窒,随即赶紧在脑海中想想,到底该让谁接替杨嗣昌的位置。

    想来想去竟然没有更适合的,不由呆立在原地。

    见状,朱由检又看向诸臣:“不论是杨阁老,还是在场的诸位,不乏一心为大明者!”

    “在为中兴大明的过程中,难免走错路,就连朕也不例外,这才有了罪己诏。”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唐太宗连魏征都能原谅,将之视为重臣,这才有了贞观一朝,有了大唐盛世。”

    “杨阁老提出议和,无非想让朕效仿唐太宗与突厥旧事,这何错之有?”

    “然大明不是初唐,建奴也不是突厥,不可同日而语,朕故而不接受和议。”

    朱由校说到这停顿了一下,然后目光冷冽地扫过众臣:“而朕与唐太宗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有一帮齐心协力,为之好好打天下和治国的大臣。”

    “而尔等中间,却有大多数人,只想着结党营私,仗着满嘴的仁义道德,行攻讦之事!”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心里在想什么!”

    “以后但凡有不分青红皂白,恶意攻讦之事,朕绝不姑息!”

    “杨阁老为什么议和?不就是想节约兵马粮草?说白了就是国库不充盈,一个字穷!”

    “但你们中的一些人,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大明真的穷吗?”

    被朱由检目光扫过的人,不少面色都有些难看,一股不好的预感从他们心底升起。

    一些心里有鬼的人,心里已经开始慌张起来。

    然而朱由检接下来的话,让他们松了一口气:“杨阁老所担心的,无非是钱粮问题,国库确实也有些困难。”

    “既然诸位大臣与朕皆主战,此战所耗钱粮甚巨,诸卿可愿替大明分忧?”

    陛下这是……要他们捐钱?

    众臣虽然有些不愿意,一个个还是点了点头。

    “替陛下分忧,是臣等本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