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调整赋税

    第七章:调整赋税 (第3/3页)

    大明得了一种病,是一种潜藏了二百年,日积月累形成的慢性疾病。

    如今不过是慢性病堆积起来逐渐爆发,农民起义、满清入关不过是并发的急症而已。

    历史上的崇祯,就是急于求成,只想着换各种猛药把这些急症给一股脑子压下去。

    就像肺结核一样,只是将如肺穿孔这些显症治好,那又有什么用呢?

    大明需要的,是一场上上下下的全面革新刮骨疗伤,抽精剥皮方能焕然一新。

    不过目前首要困难,还是要将入关的建奴人解决掉。

    皇太极和多尔衮就在距离京城几十里外的地方虎视眈眈,也不急于进攻,就等着朱由检向他提出议和。

    这个时候的建奴,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强大。

    纵观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明并非打不过建奴,而是要看皇帝如何用人。

    只可惜明末朝堂党争不断,皇帝也一个比一个奇葩,这才导致了对外战事总会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实际上哪怕打进了关内,皇太极也没有与大明决战的把握。

    而大明此时的朝堂上下,对建奴人也说不上恐惧,至少没有达到谈之色变的程度。

    此时的议和派,也不是因为畏战才议和,无非是在先内忧还是先外患的问题上纠结。

    崇祯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心里想着议和,却又摇摆不定,错失了议和的最佳时机。

    同时,还因为顾及面子,不承认有议和之心,白白将那些力主决战的将士葬送。

    好在时间并不晚,大明现在并没有到内无宰相、外无将帅的局面。

    卢象升、孙传庭、黄得功,甚至就连洪承畴、祖大寿这两人,此刻也还心系大明。

    留给朱由检的时间并不多了,但此时并非绝境。

    他现在需要的,是一场对建奴人的胜利。

    并携此胜利,对有功将士进行落实到位的封赏!

    卢象升能否总督各路大军,便是其中关键。

    但尽管如此,朱由检还是有些不放心。

    这毕竟是京畿重地,打仗可不是儿戏,他作为皇帝,需要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

    在回乾清宫的路上,朱由检思虑至此,想起了一个人。

    此人就在皇城中,或许会成为此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