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十一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3/3页)

 三省两府的宰执和两位翰林学士听了,都是面面相觑。

    蔡确心里面,也多少有些失望。

    但,没有办法。

    就和他总劝自己的妻子,不要去烧香,但总是劝不了一样。

    面对信佛的太后、皇后,作为臣子,他除了服从,没有其他选择。

    好在,至少,今天开了一个头。

    三省两府及翰林学士,同朝两宫!

    在大宋,最困难的,永远是开先例。

    今日,他借着开宝寺大火,导致三省两府和翰林学士,都陷入恐慌的机会,开了这个先例,日后,再有事情就可以援引此例。

    “臣等同奉旨意!”群臣拱手而拜之后,蔡确就趁机持芴出列,奏道:“臣斗胆请奏太后娘娘、皇后殿下:开宝寺被火之事,是否需要上禀官家?”

    高太后和向皇后听了,对视一眼:此事没有上禀官家?

    旋即她们醒悟了过来。

    也对!

    此事,若是禀了官家,就不需要到她们面前来了。

    于是,高太后问道:“诸位髃臣,开宝寺被火一事,可有什么情弊在内?”

    蔡确拱手拜道:“启奏太后娘娘、皇后殿下:昨夜四鼓,开宝寺贡院走水,虽经开封府都巡检、殿前司左军巡使等率部奋力扑救,至天明时,已扑灭大火!”

    “然则,水火无情,贡院失火,不仅仅焚毁了贡院省试考卷,也焚死官吏数十人……”

    “其中,承议郎翟曼、奉议郎陈方之、宣德郎马希孟、皆已确定葬身火场……”

    “兹事体大,臣等不敢擅专……”

    “如今,官家小恙在身,太医医官嘱托臣等:宜多进喜事,勿进忧烦,以安圣体……”

    “臣等愚钝,不胜惶恐,伏乞太后娘娘、皇后殿下指挥!”

    说完,蔡确就恭恭敬敬的俯首再拜。

    群臣跟着俯首而拜:“臣等伏乞太后娘娘、皇后殿下指挥!”

    在这一刹那,三省两府之中,不是没有人察觉到异样。

    可,在从众情绪的裹胁下,他们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跟着蔡确的节奏起舞。

    高太后和向皇后,却是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异样的细节。

    只有,在高太后和向皇后身边侍奉的张茂则,不经意的皱起了眉头,察觉到了异样。

    但张茂则不敢插话,他甚至不敢出声!

    宰执奏事,哪里有内臣说话的地方?

    他要敢出声,明天就得卷铺盖出外了——乌鸦们会很高兴,用一个入内内侍省都知的尸体,来向世人证明他们的忠诚和清正!

    高太后也保不住他,更不会保他。

    因为,此乃祖制!

    ……

    注:两宋的大寺庙,都会开有质库,最初是信众之间互帮互助的一个组织,然后就发展成了类似今天当铺加银行加风投的金融实体……

    而北宋的僧人,花和尚多,不正经的和尚更多。

    当然,这不能怪和尚。

    因为北宋朝廷比和尚玩的还花。

    和尚的度牒,在宋代,基本充当了今天支票、信用凭证的角色,一般朝廷遇到没钱的时候,就发一堆度牒下去给人当钱用,正常价码一张度牒卖个100-200贯轻轻松松。

    所以,也就不要怪,假和尚满大街跑了。

    注2:宋代高僧的象征,就是朝廷赐予的紫袍僧衣。

    注3:日称僧,是印度高僧,在庆历年间来到北宋传法,熙宁、元丰都有日本僧人来到汴京求法,和日称僧碰过面。金总持则似乎应该是阿富汗来的,他先在西夏那边当了几年国师,然后他听说了宋朝在招募一位可以翻译梵文佛经的番僧后,果断跑路到了宋境(他自己说的)。

    这个人历史上一直活到了南宋时期,在很多南宋士大夫笔记里,留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