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

    第五十七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 (第2/3页)

受御史台御史弹章……”

    厚厚的弹章,堆满了案台。

    无论是向太后,还是太皇太后,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传说中‘弹章连篇累牍’的景象,都是吃了一惊!

    这里起码数十份弹章!

    两宫要是逐一去看,今天晚上都不要睡觉了。

    但,这还没有完。

    通见司的人,很快就又送来了王珪自己的自劾书以及再次请郡的奏疏。

    太皇太后看着被送到面前的王珪自劾、请郡帖子。

    眼睛瞥了一眼赵煦,见到那个孩子,正一脸好奇与不解的模样。

    太皇太后的神色,顿时就变了。

    于是太皇太后,看也不看王珪的自劾、请郡文字。

    就怕污了自己的眼睛,也怕自己一时心软。

    她直接与左右吩咐:“将御史弹章,带回大内,吾与太后要仔细审阅,以免冤枉了国家宰相!”

    说着,她就看着向太后。

    向太后自然连忙起身,对太皇太后行礼:“此事,娘娘拿主意便好!”

    向太后也闻到了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不过,王珪这个人,居然敢在都堂上说那种话?!

    让向太后对其的印象,已经糟糕到了极点。

    所以,无论太皇太后想要如何处置王珪,向太后都没有意见。

    甚至恨不得,将王珪一贬到底!

    太皇太后却是一定要拉着向太后一起处置这个事情,因为只有这样,将来皇帝长大了,才不会产生怀疑,才不会进一步的去调查,便道:“皇太后还是和老身一起商议处分吧!”

    向太后只能无奈的道:“娘娘之命,新妇谨从!”

    ……

    两宫带着赵煦,回到了福宁殿后。

    太皇太后就差来粱惟简,命粱惟简与石得一,陪着赵煦在殿中读书。

    这些日子,两宫对赵煦的学业,没有半点放松。

    除了天子新丧的那两天,没有督促赵煦读书外。

    其他时间,都在督促着赵煦功课。

    她们似乎已经达成了默契,一个教,一个辅导,各取所需。

    赵煦的表现,也让她们很满意。

    聪明、懂事,而且理解能力超群!

    常常能举一反三,有些时候甚至可以借用论语、孝经里的经义,来解读春秋之义。

    这不仅仅让两宫大为震惊。

    也让两宫身后的两个翰林学士惊讶不已。

    赵煦不知道这些事情,也不必去知道,他也不关心这些事情。

    他只是按部就班的做着他该做的事情。

    就像变色龙在对猎物发动致命一击前,会静静的在原地一动不动,扮演着树枝、石头、苔藓。

    所以,无论也没有人陪,他都认真的读书,认真的写着读后感。

    这就让他身边的人。

    无论是女官,还是内臣,总是赞叹惊讶。

    皇城大内,上上下下,现在已经人尽皆知,天子好读书、爱读书,且喜欢读书。

    这些人知道了,汴京人自然也就都知道了。

    ……

    赵煦在福宁殿里读书。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则在保慈宫的一个便殿中,看着一份份弹章。

    看着看着,向太后也被弹章上的文字,带动了情绪。

    实在是这些御史们,找来的材料太多了,挖出来的细节也太多了。

    譬如,有御史言,王珪去年,曾指使都堂吏员,私自将其儿子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