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外戚(2)

    第七十章 外戚(2) (第2/3页)

、母后的一点心意!”

    儒家的价值观下,三辞三让这种虚应故事的流程,该走还是要走的。

    高公纪、向宗回再拜:“臣等惶恐!”

    也就不再提了,他们只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接下来的事情,都是有司在走流程。

    “两位爱卿,可有官职差遣在身?”赵煦又问。

    向宗回答道:“奏知官家,臣蒙大行皇帝厚爱,曾拔擢为大臣,用为群牧司判官,近来则赋闲在家……”

    赵煦点点头。

    群牧司,在熙宁变法前,是大宋专门用来安置外戚贵官的地方。

    为什么?

    油水多,事情少!

    有道是:群牧吃粪,三班吃香。

    这可不是贬义词,而是艳羡!

    负责养马的群牧司,每年仅仅是卖粪砖就能把衙门的小金库装的满满的。

    何况群牧司本来经费和拨款就多,官员们上下其手,快活的很。

    在过去哪怕是一个从九品的群牧小官,也可以在汴京城里从年头吃到年尾。

    顿顿都有荤腥,餐餐都能有滋味!

    熙宁变法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因为,保马法的推行,让群牧司的手伸进了地方民政。

    元丰改制,罢群牧司,官员、职权归入太仆寺,也并没有阻止这种情况的蔓延。

    总之,在大宋若有人说他在群牧司(太仆寺)当官,那指定很有钱。

    跟他混,绝不会饿肚子!

    “高爱卿呢?”赵煦又看向高公纪。

    后者立刻拜道:“蒙官家挂记,臣因父荫,为大行皇帝录为閤门祗侯,只是臣素喜读书,辜负了大行皇帝厚爱……”

    閤门祗侯和閤门通事舍人,是武臣资序之中,一直被人认为属于美官的清贵要职。

    所以,经常被拿来给外戚、宗室当安慰奖。

    因为若不给实际差遣,这就是个荣誉头衔。

    可一旦给了实际差遣,就不得了了。

    因为閤门祗侯是从七品的天子近卫武臣,外放地方州郡,起码能担任一路兵马都钤辖。

    稍微有点功劳,就可以直接跳过大使臣资序,跳进横班序列。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横班,不是宗室里那些在家里宅着磨勘磨出来的水货虚职。

    所以,大宋的外戚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