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宝津楼会议(3)

    第三百五十五章 宝津楼会议(3) (第1/3页)

    蔡京恭身一拜,就欲要开始说话。

    赵煦却忽然想起了一个事情,抬手道:“卿稍等片刻……”

    蔡京恭身而立。

    赵煦则对着一直坐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吕希哲笑了一声:“吕说书……”

    吕希哲原本吃瓜吃的好好的,忽然被点名,当即惊了一下,立刻起身:“陛下……”

    “今日起居郎未能随行,卿且担任今日的会议记录吧!”

    “且先将,方才朕与诸位爱卿,所言所说,皆记录下来……”

    吕希哲楞了一下,然后迅速拜道:“诺!”

    他就要退下去,准备担任记录员。

    赵煦却叫住他:“且稍等,今日朕与诸卿议事,有几个原则,卿且记住!”

    吕希哲抬起头来。

    赵煦对他道:“其一:所有言行,皆当原话记录,不可修饰,更不得润色!”

    大宋文官士大夫们,就是这一点不好。

    喜欢春秋笔法,爱为尊者讳。

    于是起居舍人和起居郎的记录,都是刻意美化过、润色过的。

    搞得皇帝好像天天在和大臣拽文言文。

    可仔细想想都知道,文言文是需要阅读理解的。

    士大夫自己写文章,尚且需要再三斟酌、润色。

    皇帝和大臣哪里可能天天在那里互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同时,这样的记录方式,也很容易给后人,无限的操作空间。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他的父皇的实录,就修了两次。

    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记录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神宗朝。

    而赵煦在现代,甚至知道,还有第三个版本。

    南渡后的完颜构,将一切锅,都甩给了王安石、章惇。

    认为就是他们,让大宋灭亡!

    换而言之,就是暗戳戳的说,是赵煦和他的父皇,导致的大宋灭亡!

    呸!

    赵佶家自己拉翔不出怪茅坑!

    “其二,今日御前之言,无论对错,都要完整记录!”

    “其三,议事结束之后,卿要带人,摘抄出一个议事纪要送朕御前,再誊抄副本后发给所有参与大臣,要人人签押!”

    这就是要利用这次议事,打造一个围绕着他而存在的政治集团了。

    吕希哲恭身而拜:“臣遵旨!”

    于是,他趋步而退,推到了殿中一侧的屏风后。

    冯景已经带着人,在这里给他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吕希哲端坐下来,提笔开始写。

    他记忆力很好!写字也很快!

    不过一刻钟,他就已经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刚刚吃瓜时听到的对话,记录到纸上。

    然后,他从屏风中站起来。

    捧着手中已经记录好的议事对话,呈到君前。

    赵煦却摇摇头:“朕就不看了……”

    “诸位爱卿看一看吧……”

    “没有异议,就让开封府开始介绍……”

    “诺!”

    于是,相关记录,被送到了文臣们手上。

    从邓润甫开始,一个个传阅下去。

    最后甚至让伴读和种建中兄弟,也看了一遍。

    这就让这些人受宠若惊了。

    因为这意味着,官家允许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