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原木立信

    第三百七十五章 原木立信 (第2/3页)

就回过味来了。

    这,不就是他们前几天,低价抛出去的东西吗?

    每个人在想到这一点后,都是叹息一声。

    只恨不得自己给自己来一刀!

    “要是早点还钱,何至于此?!”

    ……

    赵煦在宫中,自然也在关注着,辽国采购团的情况。

    因为辽国人的采购,都是在指定的商铺完成的。

    自然,赵煦可以清楚掌握辽人采购的细节,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个商品品类的数量上。

    一天时间,辽人的采购量,就已经突破了七十万贯了。

    大部分都是奢侈品。

    上等的茶叶、昂贵的锦缎、香料,甚至还买了数万贯的胭脂水粉。

    只有一小部分资金,流向了一般商品。

    比如普通或者劣质茶叶,以及一般的绢布。

    这两样东西,加起来估计也不超过是十万贯。

    赵煦看完商品名录,就笑了起来。

    虽然他是加了价,可是辽国人的奢侈贪婪,还是让他大开眼界。

    “让交子务准备一下,再印一百万贯交子备用吧!”赵煦吩咐着。

    以辽国人的性子和作风,自然不会有什么财政纪律可言。

    所以,赵煦知道,他们很快就会提出新的提款要求。

    这个速度会很快。

    而且,赵煦笃定,辽国人拿了钱,还是会以采购奢侈品为主。

    为什么?

    因为花钱的人,是皇帝、权贵。

    而不是下面的老百姓和牧民。

    就这么简单!

    “诺!”石得一躬身领命。

    “对了!”赵煦忽然问道:“勋贵们现在在做什么?”

    石得一低着头道:“奏知大家,据臣所知大部分人,都在忙着还钱!”

    赵煦哦了一声,问道:“也就是说,还有一小部分人,不想还钱了?”

    赵煦记得很仔细的。

    汴京城有三十五家大户,二十七家酒户,积欠市易务贷款一百五十四万贯上下。

    占市易务的总欠款额度(两百七十三万贯)的百分之五十六以上。

    这还只是这些家伙欠的贷款。

    他们同时还积欠了大量的商税和白糟钱。

    总额肯定是超过了两百万贯的。

    可赵煦放出去的钱和金银加起来才一百一十万贯,算上这些家伙的自有资金,肯定是达不到两百万贯这个数字的。

    所以,数学已经告诉了赵煦,肯定有人没有还钱。

    现在石得一则证明了这一点。

    石得一低着头,说道:“确有那么几家,迄今无动于衷,没有任何行动!”

    赵煦点点头,问道:“都是谁?”

    石得一答道:“奏知陛下,有兴国坊的张家……”

    “张家?”赵煦皱起眉头:“温成皇后家?”

    石得一赶紧摇头:“陛下,是赠太师兼侍中荣僖公……”

    赵煦还是没有想起来,石得一只能提醒道:“是徐国公张耆之后!”

    “哦!”赵煦总算想起了这位。

    这位是真庙的潜邸大臣,生拜节度使,也曾一度出任仁庙朝的枢密使,出判各地。

    在世时可谓风光无限,地位大抵如同现在的文彦博。

    可这一家早就衰败了。

    以至于连赵煦都不太记得,国朝还有这么一家勋贵。

    “他家欠了多少?”赵煦问道。

    “大概两万五千贯左右!”石得一答道:“其中市易务欠了一万余贯,其他都是欠的都商税院的商税。”

    “两万五千贯吗?”赵煦问着,也自语着。

    “我记得,真庙、仁庙两代天子,对张家恩赏不绝,张家在兴国坊的那个宅邸,就是汴京城最奢遮的豪宅之一,盈槛八百之巨!”

    “怎么连两万五千贯都还不起了?”

    “是还不起呢?还是不愿意还?”

    石得一低着头,没有说话,但沉默本身就是答案——不愿意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