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

    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 (第2/3页)

    近万的宋军,带着几万地方土司武装,严正以待。

    于是李常杰和他的军队,陷在战不能战,退不能退的尴尬境地。

    数万大军,人吃马嚼,带来的粮草,已经不多了。

    更要命的是——饮水也开始缺乏。

    他们用尽办法,凿井、挖泉眼,也无法在自己营垒控制范围内,提供足够数万人以及牲畜的饮水。

    尤其是那二十头战象,每天都要喝掉近千人份的饮水。

    于是,李常杰不得不组织人手,冒险前出营垒,前往附近的一条小河取水。

    而这常常是一个致命的陷阱。

    宋军骑兵,忽然出现,一个冲锋,派去取水的人就再也回不来了。

    除了水,人畜粪便在山上和营垒堆积,也让李常杰和他的军队,陷入了可怕的境地。

    无法及时清理掉的人畜粪便,吸引来无数苍蝇、蚊虫。

    士卒生病的越来越多。

    再这样下去,宋军不来攻,他们自己就会完蛋!

    必须突围了。

    李常杰知道的,他必须率部突围。

    从太原出发时,他麾下有三万大军,加上四万左右的青壮。

    如今,经过七八日的围困和鏖战后,士卒与青壮,损失已超过一万五千。

    主要损失,来自那一夜的夜袭。

    宋军骑兵踏营,让近万人互相践踏而死,伤者不计其数,这些伤者里又有三千余青壮,在随后的日子伤重不治(其实根本没有得到过治疗,在这个时代,大多数士卒负伤后,是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有效治疗的)。

    虽然这些死者,绝大多数都是民夫青壮。

    真正死于那一夜混乱的士卒,不到三千。

    可对李常杰和他的军队的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自那以后,直到现在,他的军队都没有胆量正面直面宋军。

    平时,稍有风吹草动,军中就躁动不安。

    特别是每到晚上,只要宋军骑兵的马蹄声,在某个地方响起来。

    很多人都会吓得不敢入睡。

    尤其是青壮们,日夜惶恐,生怕宋军再次踏营。

    可是,别说是突围了。

    自古以来,敌前撤退,就是一件难到了无数将帅的大事。

    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何况是陷入敌人重围的军队?

    所以,李常杰回头看向李常宪,道:“阿弟啊,为今之计,恐怕只能丢卒保车了。”

    李常宪点点头,这是现在军中将校的共识。

    事实上早在数日前,宋军踏营后的那一天,就已经有人提出,舍弃青壮、辎重,全军立刻脱离接触,南撤到太原。

    但,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损失惨重,全军得以南返者,十不存一是必然的结局。

    所以,被李常杰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他当时还有希望。

    他还在期待来自太原或者升龙府的援军。

    他还想带着自己的主力,回到太原。

    他舍不得将自己的部队,丢在这里。

    因为李常杰知道,他一旦这样做了,对整个大越的士气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很可能,从此将再也没有人敢正面挑战宋军。

    望风而逃甚至不战而降,将成为无数人的选择。

    李常杰是骄傲的。

    他自然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现在,他没有选择了。

    因为,太原的联系已经被彻底切断了。

    营中病卒日多,粮食、饮水都已经短缺。

    再犹豫下去,整支军队都会不战而溃。

    对面的宋军,或许就等着他们自我崩溃!

    所以,必须突围,必须将有生力量带回太原城,然后撤回富良江,依靠富良江天险与宋人对峙。

    等待雨季,等待暴雨,让瘴疠和疾病,教训那些狂妄的宋人!

    “阿弟,营中食物、饮水还有多少?”

    “食物倒是还有不少。”李常宪答道:“虽然粮食已经只有不到千余石,但我军军中尚有牲畜一万上下,足可再撑一些时间。”

    此番出征,李常杰带走了太原及附近数州的几乎所有可抽调的牲畜用来转运辎重。

    出发时,牛、驴、骡马加起来足有两万。

    甚至还有数百匹无比宝贵的战马。

    然而,从太原出来后,十余日时间就只剩下万余了。

    其他的不是死了,就是因为那一夜的混乱而走失掉了。

    “但饮水,已经不多了,山上泉眼和山下挖掘出来的水井日渐干涸,若再不下雨,全军都要陷入干渴。”

    “山下的水井,姑且不管,但山上的泉眼,从现在开始,阿弟率老夫亲信心腹,专门把守!”

    “从现在开始,山泉之水,只能供老夫从麻令带回来的那四千精锐以及战象营饮用!”

    “诺!”李常宪拱手应命,但脸上多少有些沮丧。

    他们兄弟从麻令带回来的那四千精锐,已经是大越国如今最敢战,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军队了。

    若丧在这里,那么,大越国其他军队,恐怕都将没有再面对宋军的勇气。

    可,要突围就必须要有一把尖刀。

    这把尖刀,只能让精锐来做。

    让麻令军和战象营决死冲锋,击溃围困的土司兵,打开一条通向太原的生路。

    李常杰看着李常宪的神色,自然清楚自己的弟弟在想什么?

    他对李常宪道:“阿弟,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认真的看向李常宪:“突围之日,老夫将亲率战象营以及其他各部,向太原方向突围。”

    “吸引宋军注意力,阿弟则率麻令之兵,一路向南,不要回头,冲向富良江,只要到了江边,寻到崇贤候的巡弋船队,阿弟就安全了。”

    “阿弟到了升龙府,请待我向天子请罪!”

    “我李常杰,狂妄自大,轻敌冒进,致使大军被困,丧师辱国,罪大恶极……”

    “但大越国,必将存续下去!”

    “务必告诉天子,谨守富良江,不可让宋军在富良江建立船坞!”

    “只要坚定守住富良江,大越就一定还有希望。”

    只要天降暴雨,一切都会好起来。

    到时候,北兵成片病倒,大越再和上次一样说些好话,服下软,北兵自然撤退。

    “阿兄!”李常宪几乎失声。

    他知道的,这是李常杰在用自己做饵,换他和他的麻令军一条生路。

    李常杰连忙摇头,示意他不要惊动外人。

    “老夫深受皇恩,受先帝托付,天子信任,却不能报答,反而连累君上,有辱国格!”李常杰望向那遥远的富良江。

    他想起了十余年前的往事。

    十余年前,宋军也和现在一样摧枯拉朽,百战百胜。

    但那又怎样?

    天降暴雨,北兵多死。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李常杰再次念起这首当年他在危难之际,所做的诗文。

    眼中渐渐露出坚毅的神色。

    是的!

    大越国有天佑!

    这一次,宋军还将上次一般,他们可以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但一定会败在瘴疠疾病面前。

    念着诗文,李常杰就对李常宪道:“阿弟,召集麻令军各部将佐,交代下去,做好准备,后日凌晨,老夫将兵吸引宋军之后,一路向南,直奔富良江,不要回头!”

    之所以选择后天凌晨这个时间点,是因为再拖下去,大军就会因为干渴而陷入崩溃。

    至于为何不是明天?

    因为,大军需要时间,做好准备。

    特别是战象营,需要象兵们调整战象们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出战象的作用。

    望着远方,那些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宋军骑兵,以及那些山峦之下的营垒。

    李常杰相信,只要战象们发挥出色,集中一个方向,突入宋军之中那些脆弱的土司营垒。

    然后他再率其他人,趁势突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