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

    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 (第3/3页)

   必然给宋军造成大乱,甚至可能出现奇迹——象兵得到神佛庇佑,一举踏碎营垒,击溃土司们的兵马的话,说不定还有希望击退宋军,他还有可能率兵在战胜后,缓缓撤退,与宋军脱离接触。

    但,这个希望和可能性太渺茫了。

    李常杰对此并不抱有期待。

    他能够率军死战,拖住宋军,给李常宪突围争取时间和空间就已经不错了。

    而他?

    只希望在死之前,能尽可能的拖更多宋军同赴地狱!

    ……

    升龙府。

    李乾德站在这座城市的城头上,远望那滚滚富良江,汹涌的奔向大海的方向。

    “江北,还是没有太尉的消息吗?”他再一次问着他身边的人。

    所有人都摇摇头。

    “陛下……”负责富良江防御的崇贤候李太德,低声说道:“臣弟派去江北的探子报告说,江北各地皆反。”

    “诸州刺史、都监、知州,皆杀朝廷官员,举兵响应北军。”

    这是一个对交趾人来说,前所未有的事情。

    过去,北朝也不是没有打过交趾。

    但,北方的土官、豪族,却从未出现过像现在这样,群起响应,纷纷举兵的事情。

    江北的交趾统治几乎是在短短的半个月中,就在宋军兵锋面前土崩瓦解。

    那些过去在升龙府面前,毕恭毕敬,发誓效忠的土官、豪族,纷纷对着升龙府的监军、官员挥起屠刀。

    根据一些从江北侥幸逃回来的人说:各州知州、刺史,捕杀士人,屠戮官吏,日盛一日,竟有农户因家中藏有朝廷法令、书册而为其屠戮者。

    而升龙府已经不需要这些人来告诉他们,江北在发生什么样的惨剧了?

    因为,有很多靠近富良江的土官,将斩首的士人、官员首级、尸首丢入富良江。

    李太德的船队,有时候一天就能捞出几十上百具尸体。

    这彻底吓坏了升龙府的大臣士人。

    他们害怕极了!

    生怕北兵打过富良江,杀进升龙府,如法炮制将他们也全部处死。

    于是,朝中说什么的都有。

    清流们,群情激愤,纷纷叫嚣要和‘北寇决一死战’。

    但老臣、豪族、宗室,却战战兢兢。

    现在,已经很多人都在言和了。

    就连李乾德身边的妃嫔,也在劝他求和。

    理由很简单。

    “太尉音讯全无,太原城下甚至有北兵出没。

    人言汴京天子,已令明州、杭州、广州等地北朝水师南下,一旦其水陆并进,社稷休矣!

    请陛下为天下苍生计,暂忍一时之辱,遣使求和。”

    “再遣人重金厚币,入汴京,面见北朝官家、太皇太后、皇太后,以求宽恕。”

    意思很明显了——北兵打进来,死的可就是我们啊!

    北朝强盛,不如暂避锋芒。

    想到这里,李乾德就叹息了一声,然后对李太德问道:“崇贤候,太尉真的已经深陷北兵重围之中,甚至已经战死了吗?”

    李太德拱手拜道:“臣弟不敢揣测。”

    “然而,北兵都已经出现在太原附近,如今我朝除太原外,在江北已无立足之地。”

    “恐怕太尉也已经凶多吉少。”

    “唉!”李乾德叹道:“连太尉都战败了。”

    “崇贤候啊……”他问着这个如今执掌升龙府最后的希望的水师舰队的弟弟,问道:“依汝之见,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李太德恭敬的拜道:“军国大事,臣弟不敢多言。”

    他是宗室,还是李乾德的弟弟。

    在李乾德连女儿都生不出来的现在,假若李乾德去世,就是他即位。

    自然,李太德非常谨慎,轻易不敢表态。

    李乾德也是实在没有人商量了。

    老臣、重臣、贵族、宗室都在怯战,都在请求求和。

    清流们却叫嚣着决一死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除了李太德外,李乾德放眼整个升龙府,已经找不到多少能和他立场、态度一致的人了。

    而李太德,作为他的弟弟,虽然对皇位有着严重威胁。

    可在这国家倾覆,社稷动摇之时,却是他唯一可以依仗的人。

    原因很简单——李太德有希望和可能继位,即使他不能,只要李乾德生不出儿子,那么李太德的儿子就一定会即位。

    这是宗法,也是现实!

    “朕赦汝无罪!”李乾德温言道:“崇贤候直言便是。”

    李太德低着头,说出了他内心的声音:“若臣弟愚见,还是请和吧。”

    仗打到现在,江北除太原外全丢,李常杰的大军音信全无。

    大越国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战争了。

    再继续,那就是押上李家的一切,和北朝赌了。

    赌输了,李乾德可能还会被送到汴京,封个什么逆命候一类的头衔圈养起来。

    但李家的其他人,肯定会被赶尽杀绝!

    李乾德听着,叹息一声,他也知道是这个结果。

    其实他也已经松动了。

    毕竟他是皇帝,锦衣玉食的皇帝。

    没必要在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中,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一把命运。

    上次战争,天降暴雨,才让北朝退兵。

    这一次,万一雨季推迟呢?

    李乾德知道历史的。

    那些被送到汴京的亡国之君是个什么下场?他很明白。

    于是,他叹息一声,问道:“崇贤候以为,该遣何人过江,与北朝议和?”

    “又该拿出什么样的条件,和北朝请和?”

    战前北朝开出的条件,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算数了。

    甚至很可能,北朝的将帅,在胜利的刺激下,已经有了灭亡大越的想法。

    如此一来,他们怎么可能答应大越求和?

    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即使他们答应了大越请和,可是,大越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这个大越与北朝的澶渊之盟,大越得拿出多少东西才能换取北朝退兵?

    若没有这些顾忌和考虑,李乾德早就同意了请和了。

    李太德答道:“陛下,宋使李丰,如今在太原,陛下遣使以礼将之送还北朝,自然可以和北朝取得联系。”

    “至于条件?”李太德道:“既已战败,今为保全社稷,只能是尽可能的多加稻米岁贡,换取北朝退兵了。”

    李太德就没有太多顾虑了。

    毕竟他又不是皇帝。

    这个锅,李乾德背着就行了。

    只要保全社稷国家,澶渊之盟签就签呗。

    李乾德叹息着,思虑良久,依旧犹豫不决。

    因为他很清楚,交趾现在是战败,战败之国,哪里有希望签澶渊之盟?

    战败者想要和平,就只能拿土地、财富、粮食换。

    一旦被迫签下条件苛刻的和约,那么,他这个皇帝,恐怕也当到头了。

    只能禅位让贤,让李太德即位,他去当个皇太兄。

    李太德顾念兄弟之情,他还可能在宫中享福。

    不然就是一杯毒酒,一丈白绫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乾德就看向李太德,道:“崇贤候公忠体国,且将今日所言,著为文字,上于朕前,朕必亲览之!”

    这正是李乾德特意要和李太德在此交心的缘故。

    锅,别想让朕一个人背!

    臣弟也来分担吧!

    臣弟若是忠臣,就该将全部责任替朕背起来!

    李太德听着,背脊冷汗直冒。

    他终于明白,自己已经落入了李乾德的算计之中。

    可没有办法!

    他眼角的余光,看向左右,那一个个披着甲胄,手持利刃的禁军虎视眈眈的看着他。

    李太德知道,他只能答应。

    不然,他这个崇贤候就可能暴毙在此。

    甚至……

    李乾德就等着他拒绝!

    好将他斩杀在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