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打算告黑状的蔡京和封赏

    第四百七十五章 打算告黑状的蔡京和封赏 (第2/3页)

  扳倒一个前宰相的儿子,胜过辛辛苦苦三五年。

    前些时候,韩阶案为什么闹得那么大?

    一半的原因,在韩阶的宰相之孙的身份上。

    韩阶的那个宰相之孙的身份,在御史台的乌鸦们眼里,就和桑家瓦子去年,把当代的徐婆昔、王京奴推出去打相扑比赛一样。

    汴京城的君子们,哪里顶得住?

    嗷嗷叫着,都去买票看比赛了。

    王敏一样顶不住一点!

    ……

    庆寿宫。

    太皇太后拿着章惇等人联名的奏疏,从早上开心到现在。

    她自己开心不要紧,还拉着别人一起分享。

    先是,找了几位太妃。

    听太妃们,吹了一早上的彩虹屁。

    连走路,都是飘飘然的。

    至于章惇杀士人这点小事情,至少在今天,已经被她忘记了。

    杀就杀了呗!

    一群离京城几千里的交趾人,还真以为,这位太皇太后会和他们共情?

    省省吧!

    一个封建王朝掌权的太皇太后,能是什么圣母?

    在后苑装完的太皇太后,自然也不会放过向太后和赵煦。

    回了庆寿宫,就将向太后和赵煦请了过来。

    然后又听向太后和赵煦,吹了好一阵。

    直到她老人家,听得舒舒服服,心旷神怡,这才作罢,开始商讨起正事来。

    “这交趾郡王的亲弟弟李太德要来入朝谢罪了……”

    “远来是客,得好好招待才是。”太皇太后对着向太后说道:“不能让天下列国,看轻了我朝,免得外人以为,大宋是那种恃强凌弱,不讲道义之国。”

    向太后在边上,笑着说道:“娘娘说的是,该命鸿胪卿好生准备准备……”

    赵煦低着头,他一早就知道会是这样。

    “还好朕早早的让章惇处置了李常杰……不然这个李常杰肯定可以得一个美爵,在汴京城里花天酒地&……甚至还会被礼送回国!”

    这是大宋朝廷做得出来的事情。

    为了面子,是可以打肿脸充胖子的。

    “对了,有功大臣该如何封赏?”太皇太后坐直了身体,问着向太后:“太后有主意了吗?”

    向太后道:“新妇全凭娘娘拿主意。”

    在这个事情上,向太后确实是无欲无求。

    “官家呢?”太皇太后看向赵煦。

    赵煦抬起头,露出一个乖巧的笑容:“太母拿主意就好了。”

    真正该给的、关键的赏赐,赵煦都已经批了。

    有功的士兵,该赏的钱帛和官职,赵煦早就授给了章惇全权,由其便宜行事。

    而中低级军官的赏格、升迁,则是枢密院和吏部负责,该怎么赏就怎么赏。

    一切都有制度、条贯和故事可循。

    赵煦做的,就是催一催吏部和枢密院,让他们干活快一点,多加点班。

    效果很显著。

    在赵煦的直接干预下,吏部、枢密院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

    报上来的有功者,在核对了一下报功人和军法官的说法后,就直接秒批。

    唯一需要赵煦决断的,也就是燕辰和他率领的御龙直的赏格。

    此事赵煦也早早的赏赐完毕。

    燕辰落管勾广西伤兵公事、茶马公事,迁广西兵马钤辖,武臣阶从小使臣,直接跳入大使臣的内殿承制,为从七品武臣。

    而燕辰今年才二十八岁。

    一个二十八岁的从七品武臣,前途不可限量!

    御龙直将士,则各以功劳转迁,几乎人人得官,虽然大部分都是不入流品的公据、甲头、守阙军将。

    可这也是官呢!

    而且财帛赏赐,非常丰厚,人均拿到了百贯以上。

    随军南下的军医们,则由燕辰按照赵煦早早的让制定下来的KPI考核制度,进行定级。

    总的来说,就是按照治疗伤兵的数量、伤势、治愈率进行考核。

    然后以东班诸司正副使,给这些人厘定官阶,然后纳入磨勘序列。

    当然,能被定级的人是很少的。

    大部分,都是拿些赏钱,然后录为太医局或御药院的吏员。

    不过这也相当于,拿到了一个事业编。

    对那些在一年前,还只是一个白丁,属于被统治阶级的实习军医们来说,这也算是一种阶级的跨越了。

    不说人人都开心吧,最起码大多数人都是满意的。

    所以,其实现在两宫能做的,也就是对那些高级文武大臣的赏格升迁进行厘定。

    两宫没有在意赵煦的这些小动作。

    不过是些琐事、小事罢了。

    就算给她们来拿决断,她们也懒得管,都是交给吏部、枢密院去做的。

    却不知,这些看似琐碎、细小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