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爱大臣!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爱大臣! (第3/3页)

煦才会让蔡京去好好问问吴安持——你的圣贤书谁教的?怎么读的?怎连圣人教诲也敢抛之脑后?卿还是士大夫吗?

    蔡京听着,莫名的想起了,那位如今还在太学之中,被勒令单独居住,在指点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官家委任的指点的大儒教诲的那位驸马都尉郭献卿。

    蔡京可听说了,自从郭献卿进了太学。

    就是单独居住,平日里除了官家委任的太学教谕、大儒的讲经外,就只能见到魏国大长公主。

    连大长公主身边的婢女,都不允许随公主入见。

    在这样的环境下,公主和驸马感情,日益恩爱。

    据说,魏国大长公主,如今已有了身孕。

    真真是笑煞了汴京众人。

    宫中太妃和魏国大长公主,都因此对官家感恩不已。

    如今,蔡京听着官家的话,心中的弦被莫名拨动。

    于是,他躬身再拜:“臣谨奉诏。”

    赵煦颔首:“问清楚了,卿便回复朕。”

    “朕倒是想知道,是什么,让一位国朝宰执之子,诗书礼乐满腹的士大夫,连圣人教诲也不放在心上了!”他沉痛的说道。

    “诺!”蔡京再拜。

    ……

    送走蔡京,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

    然后就将冯景叫到身边,对其吩咐道:“冯景啊,汝以我的名义,去一趟文太师府邸,将蔡京方才所上禀的事情,告知太师一下……”

    文彦博的面子,还是得给的。

    再怎么说,这个事情都发生在文府门口,而且吴安持还是文彦博的亲戚,再怎么样都得和文彦博通个气。

    “诺!”冯景躬身再拜。

    “另外……”赵煦叫住了冯景,对他嘱托道:“汝替我问问太师……”

    “当年,吴正宪公可教过权知滑州圣人仁恕之道?”

    “若是有,缘何权知滑州,竟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都不懂?”

    “朕很痛心啊!”赵煦叹道:“大宋宰相之子,一州之亲民官,竟连两个柔弱、孤苦的报童都不能体谅!”

    “其又该如何体谅那一州百姓?”

    “圣人仁恕、宽仁、爱民、亲民之道,于大宋可谓任重道远也!”

    别的先不说,先把吴安持架到火上烤起来,也不追究他的罪责,问责他的行为。

    就抓住圣人之道,就盯上仁恕宽厚之教这个政治正确的高地。

    赵煦相信,以文彦博的智商,是会懂他的潜台词的。

    文彦博也应该会配合他的。

    冯景认真的将赵煦的话,在心中牢牢记下来,然后才拜道:“臣明白了,臣会将大家的德音,原原本本,告知太师。”

    ……

    文彦博,静静的听完了,那位官家身边的大貂铛,转述而来的官家德音。

    然后,他就面朝着福宁殿方向拱手,老泪纵横的说道:“官家仁圣,深谙圣人之教,明仁恕之道,实乃天下之幸,社稷之福也!”

    这个态,他必须表。

    天子仁圣,崇慕圣人之教,以仁恕为本,宽厚为政。

    这是所有士大夫做梦都想要的天子。

    只不过,文彦博总感觉,当今官家的那些话,怎么越听越像是史书上,汉文帝的那些套路?

    丞相,朕之所重,其为天下先……

    匡扶汉室,诛杀诸吕,权倾朝野的丞相陈平、周勃,就这样被解除了权力,被赶回了封国。

    淮南王,朕之弟也,吾不忍致法于王,其与两千石议之……

    吾不忍治罪于王,其赦死罪……

    好好的淮南王,就这样绝食而死。

    以及,那个史书上的名场面——派一堆大臣,天天去国舅薄昭家门哭丧、报死,生生逼死了自己的亲舅舅。

    而当今的手段,文彦博感觉,可能比汉文帝还要委婉。

    他居然派人来问老夫——吴安持的圣人之书、仁恕之道是谁教的?

    这不明摆着,就是吴充教的?

    所以……

    官家什么意思?

    让老夫出面,来批评一下吴充教子之道?

    也不是不行。

    但得先谈谈口风,看看官家态度,是否和自己所想一样。

    于是,文彦博对冯景道:“冯邸候请稍后片刻,老夫当写一封奏疏,呈与官家御览。”

    他是平章军国重事,还是太师。

    品评天下臣子失德、失态、失礼之事,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