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端午众生(二合一)

    第四百八十九章 端午众生(二合一) (第2/3页)

惇看着,有些怀念起汴京来了。

    “往年这个时候,金明池内,大宋禁军也会举行龙舟竞赛。”

    “天子甚至会亲临金明池,与民同乐。”

    “往往这个时候,金明池内观者数以十万……”章惇感慨着,不由得唏嘘起来。

    如今官家还在守孝期间。

    金明池的龙舟竞赛,肯定是没戏。

    今年的中元节、中秋节庆典,也不会举办的,元宵灯会更是想也不用想。

    这些堪称是天下第一的盛会,还得等两年。

    等天子孝期结束,才能真正的操办起来。

    章惇正感慨着,高遵惠已经拿着一杯菖蒲酒,醉醺醺的来到了章惇面前。

    这位太皇太后的叔叔,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从汴京来的消息,这位国亲注定要高升。

    高遵惠本是正八品的文臣朝官,寄禄官在南下前,为奉议郎。

    南下时,以特旨换武资,国朝之制,以文资换武资,可升一级任用。

    于是,高遵惠摇身一变,成为从七品的武臣,特旨授为左藏库使,以左藏库使而为广西走马承受公事。

    对外戚来说,这属于是过渡。

    这次南下,即使他寸功未立,回朝后也可以安然直升皇城使。

    而他现在,立功了!

    江北各州土司、广西经略使司上下,都上报朝廷——广西走马承受公事高遵惠,用义怀远,谋略远方,优抚百姓。

    功劳自然不是一点。

    于是,朝堂欣然接受。

    所以,根据汴京的消息,高遵惠回京后论功,遥郡肯定是跑不了,就看武臣阶定在横行官的哪一阶了。

    搞不好,过几年,这位国亲就将拜正任。

    这就是外戚。

    只要稍微立一点功,勉强可以堵住别人的嘴,升官就和喝水一样轻松,外人自是羡慕不来的。

    更让人眼红的,还是这位国亲,在交趾做了好大买卖。

    到现在,都一直还有从明州那边来的商贾甚至是官兵押送着明州的甘蔗苗千里迢迢而来。

    听说,是官家出了内帑,给明州、苏州那边拨了钱,购买甘蔗苗。

    而明州知州陈睦那个家伙,从来都是以跪舔天子出名的大臣。

    别说官家肯给钱了。

    就算是一毛不拔,陈睦那个家伙,也会拿着衙门公使钱,从民间大肆购买甘蔗苗,送来这边。

    于是,交州北方各州的甘蔗田种植面积,一直在扩大。

    章惇听说,现在都快十几万亩了。

    委实有点夸张!

    要是真被这个国亲在交州把甘蔗给种成功了。

    将来,这高家的富贵,不可想象!

    但真正让章惇诧异的,还是这位国亲会做人。

    以章惇所知,就这些日子来,高遵惠身边聚集了大量的人。

    有地方土官,有地方豪族,还有从汴京来的人。

    曹家、刘家、向家、王家,好像都派了些下人过来帮忙。

    听说是,高遵惠和他们在按照斗纽的办法,大家一起种甘蔗,一起开蔗糖作坊,等出了糖,大家再一起打通销往汴京、扬州、杭州、苏州、江宁、河阳、洛阳等地的通道,有钱一起赚!

    不止如此。

    这位国亲,还把斗纽的干股,送到了广西地方的有司手中。

    苗时中、岑自亭、吕嘉问、关杞,人人见者有份。

    就连他章惇这边,也送了大约百五的干股。

    只是被章惇婉拒了。

    但高遵惠回头就和没事人一样,也不恼怒,依旧和他说说笑笑。

    只能说,这大宋外戚,天生就是这样。

    高家更是无愧百年勋臣家族的底蕴。

    高遵惠摇摇晃晃的举着酒杯,对着章惇微微躬身:“愿请经略相公,满饮此杯。”

    章惇微笑着也举着菖蒲酒,回了一礼,然后一饮而尽。

    趁着这个时候,高遵惠就凑到了章惇面前,低声道:“经略相公,嗝儿……官家……官家托我给您带句话。”

    章惇眉头一扬,咽了咽口水。

    他当然知道,这位国亲有着一条可以和汴京城直接联系,直达御前的特别联系方式。

    就像是在熙河的高公纪、向宗回一般。

    “官家言……”

    “请相公在这广西,暂且忍耐半年……”

    “嗝儿……官家言,必不负卿!”

    章惇听着,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压低声音,对高遵惠道:“请国亲回禀官家……”

    “臣惇一切谨从官家指挥!”

    在心中,章惇则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虽然他其实一直有猜测。

    但这是第一次被证实——官家,其实一直有暗中关注他,甚至对他寄以厚望!

    章惇知道,这只能是先帝给官家的嘱托。

    同时,章惇也终于明白了,高遵惠的胆子怎么这么大!

    原来,在背后支持他的,根本不是大部分人猜测的太皇太后。

    而是官家!

    在一开始,就是如此!

    真不知道,小官家是怎么办到的?

    难不成真是鬼神之力?

    若赵煦在这里,肯定会告诉章惇——不,那是钞能力。

    大宋外戚,只要有钱捞,就一切好说。

    这是他们的天性。

    ……

    汴京,皇城大内,庆寿宫。

    端午宫宴,渐渐进入尾声。

    入宫的命妇们,已经相继拜辞而去。

    关系一般的宗室,更是早早的识趣拜辞。

    剩下的,就都是赵煦这一支关系密切的人了。

    嗣濮王赵宗晖,作为英庙在世的长兄,自然是被安排着,坐在最靠近赵煦的地方。

    然后是大宗正赵宗晟,同知大宗正赵宗景。

    接着是仁庙在世的两位公主——周国大长公主及其丈夫钱景臻,以及魏国大长公主及其丈夫郭献卿。

    在这两位公主的对面,则坐着英庙依然在世两位胞妹。

    延安郡主及其丈夫供备库使曹诵,以及建宁郡主与其丈夫左藏库使刘承绪。

    这两位郡主中,以延安郡主身份最为特殊。

    因为她是英庙一母同胞的亲妹妹。

    在这两位郡主身边的,则是先帝的胞妹,赵煦的亲姑姑,冀国大长公主和其丈夫驸马都尉、密州观察使张敦礼。

    已故的燕国大长公主的丈夫王守约,则坐在张敦礼的身边。

    徐王赵颢、荆王赵覠,则带着入宫的家小,坐在了这两位公主的对面。

    看到了吧!

    皇室关系,就是这么的错综复杂。

    这也是赵煦,一直要优容曹家、刘家、杨家这些过气外戚的原因。

    他们是过气了。

    可底蕴还在呢!

    这些家伙,成事是肯定不行的。

    但坏事的本领,却一直大的很。

    熙宁以来,他们在朝堂内外,搅风搅雨,在宫里面上跳下蹿。

    不把这些人喂饱了,根本别想做事。

    当然,也不能一味优容,该敲打还是要敲打。

    不然他们就会得意忘形,肆无忌惮,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

    看看现在,那几位驸马都尉,一个比一个乖巧。

    特别是在太学经过深造和熏陶后的郭献卿,坐在魏国大长公主身边,夫妻如胶似漆,要多乖巧有多乖巧。

    待到宴席将尽,魏国大长公主,领着郭献卿来到帷幕前谢恩。

    “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圣,皇帝陛下加隆恩于臣妾……妾恭谢隆恩!”

    郭献卿立刻跟着叩首,就像一条小狼狗一样,乖乖的贴在了自己女主人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