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太母车与圣母梭

    第五百六十章 太母车与圣母梭 (第2/3页)

场面出现了——纺车上的纱锭随着这女官的操作,全部开始工作起来。

    所有纱锭,随着女官摇动纱轮,开始纺线。

    在纺车嘎吱嘎吱的声音中,两宫都看到了,纺车上的纱锭同时工作。

    她们数了一下纱锭的数量,一共有八个!

    所以……

    这一台纺车可以同时纺八个纱锭?

    等于现在一个人一台纺车,就可以完成过去需要八个人八台纺车才能完成的工作?

    两宫虽然都是深居深宫,早已经不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但一个基本的常识,她们是知道。

    自古以来,天下就是男耕女织。

    妇女纺纱、织布,是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甚至可以说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因为在一个农户家庭中父兄或者夫、子耕作收获的粮食,是维持一家人温饱的底线,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肯卖。

    妇女纺织所得的布帛,就是一个家庭用来缴税、购物的主要途径。

    布帛,自古就是货币。

    现在,却出现了一台可以抵八个人的纺车。

    换而言之,大宋天下的妇女们有福了!

    她们现在可以纺出更多的纱线,织出更多的布帛,换更多的钱!

    赵煦看向那台纺车对着太皇太后、向太后躬身道:“太母、母后,这就是我命沈括所制,献与太母圣节的宝物!”

    “我命其曰:太母车。”

    “乃欲以此车,广及天下,使天下士民皆知,大宋太母,母仪天下,保佑拥护朕躬,朕奉太母、母后,于是推恩天下妇孺,使天下人皆享太母慈圣、母后慈恩。”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的纺车,听着赵煦的话,已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好孩子!好孩子!”她热泪盈眶。

    眼前的纺车,代表着什么,她自知道!

    不夸张的说,这台纺车的出现,意味着,她必将名垂青史,万古不朽!

    什么大宋太任?

    她的历史地位,将奔着嫘祖去!

    从此以后,天下妇孺织布,都将感恩于她,也都会记得,正是因为她,所以官家才命沈括,发明创造出此纺车!

    与这个相比,昨天都堂的宰执们玩的那一点小小的伎俩就算不得什么了!

    甚至,这位太皇太后,还在心中冷笑:“呵!无知之人!”

    “安知官家与老身的祖孙之情?”

    有了此物,明日坤成节圣典,宰执们就要被啪啪打脸——天子,是孝子!而且是至孝之人!

    就是向太后,心里面稍稍有些吃味。

    虽然六哥提及了她,说了是要‘奉养太母、母后,推恩天下’才命沈括制了此车,可终究这是太母车。

    但赵煦什么人?

    在现代的留学的经历,让他非常注意细节。

    当即就握住了向太后的手,道:“母后下个月生辰,朕也为母后,准备了一件宝物。”

    “乃是与太母车配套之物,名曰:圣母梭!”

    “太母车纺纱,寓意太母生养皇考,保育朕躬。”

    “而圣母梭织布,则是母后慈圣,养育朕躬成材之意!”

    “待母后生辰,圣母梭也当献于母后之前。”

    向太后顿时眼眶也红了起来,蹲下身子,就将这个孩子拥入怀中。

    “六哥……六哥……”

    虽然这孩子,不是她肚子里生出来的。

    但,就算是亲生的,恐怕也未必能比这个孩子更孝顺了!

    赵煦依偎在向太后的怀中,轻轻的唤着:“母后,儿在呢……”

    但心中,却是另外一个心思。

    将飞梭命名为圣母梭,将最初的珍妮纺纱机命名为太母梭。

    自然不仅仅是用来拉进他和两宫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用来加强他这个皇帝与外戚家族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是他的自我包装与宣传——传统的儒家社会,孝是至高无上的。

    忠孝、忠孝,一个孝子,必是忠臣,而忠臣必是孝子。

    这是儒家宣传了千年的真理!

    作为天下的主人,皇帝自然要以身作则。

    这也是赵煦上上辈子,不能清算太皇太后的原因。

    同时也是他如今不得不与这位太皇太后虚与委蛇的缘故。

    当然了,赵煦也不是个会吃亏的主!

    当飞梭和纺纱机,被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