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五三回东方朗力战自戕 订假盟还治其人

    第百五三回东方朗力战自戕 订假盟还治其人 (第2/3页)

诸将道:“列位将军,本帅非真心实意要和李世民那厮讲和。只因那厮兵多将广,硬拼不济事。故此定下这条计策来。当年李世民用此等卑劣计谋,害死了鱼瑾老帅,本帅今日要他血债血偿!”众将闻说,大喜道:“怪不得元帅突然要和李世民议和,原来是有计谋。不知如何对付那贼。”陈稜道:“李世民后撤,必定经过巴平岭,此地适合埋伏,谁敢领兵三千,截杀贼军一阵?”北冥羽出列道:“元帅,此功留与末将罢!”陈稜大喜道:“北冥将军,准你领军三千,截杀贼军第一阵,重在焚毁贼军后部辎重,教他无粮可用,而后才是看这杀伐多寡。”北冥羽道:“元帅放心,末将得令!”自领军去了。

    沈發嗣出班道:“元帅,出了巴平岭,就是一片密林,林中作战适合火攻,请让末将在林中埋伏,放火烧他一阵。”陈稜闻说,大喜道:“沈将军,你年少而有为,做事沉稳,处变不惊,是可担此大任,不知你需要多少人马?”沈發嗣道:“此事须得人手,人手也不好过多,末将只要四千人马,先烧他一个七零八落,在截住那厮去路,杀他一阵去。”陈稜道:“沈将军任重道远,万事小心。”沈發嗣道:“元帅请放心,末将一定不辱使命!”就在校场点兵四千,提枪去了。

    陈稜环顾众将,把手一指元文都与东方玉梅道:“二位将军,李世民自林内逃出生天,虽折兵马,元气还在。你们领兵三千,等他逃出密林,你们就截杀一阵,虽不能大获全胜,也可搓一搓那厮的锐气,叫他折兵数万。”元文都大喜道:“这些反贼祸乱天下,黎民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取了他们的狗头,也是为天下苍生谋福。”依令去了。

    班中冯慕封见诸将各有去路,遂出班说道:“元帅,李世民战败,必定要去宿迁城。要去宿迁城,必定要经过宿迁道。小将在那里等候贼军,在杀他一阵。只要三千人马,必定捉了李世民那厮。”陈稜笑道:“冯将军,本帅相信你的能力,但是三千人有些冒险,这样罢,本帅给你四千人,你就去宿迁道埋伏,专侯李世民!”冯慕封大喜道:“末将得令!”点兵四千,提钺去了。

    那厢殷玉清道:“元帅,末将两个兄弟都去交战,不知末将有甚作为?”陈稜道:“殷将军,这里有一件大事要交给你。”殷玉清忙问道:“请问元帅,是什么大事?”陈稜道:“李世民过了宿迁道,就是一条岔路,大路叫‘鲁公路’,小路叫‘九江路’,你领三千人马,埋伏在鲁公路。”殷玉清道:“末将得令!”提刀上马,领兵而去。

    王雄诞在座下听此言语,心中疑惑,谓陈稜道:“父帅听禀,既然是一条岔路,为何不两条路都堵死,不然,万一李世民走小路,却怎生是好?”陈稜闻言,大喜道:“虎儿,难得你有如此长进,听令,本帅拨给你三千人马,埋伏在九江路,李世民走大路,小路就空出来了。你趁机领军杀过去,与殷玉清将军前后夹击贼军。”王雄诞叫一声:“得令!”也领军去了。

    陈稜又谓罗焕之道:“罗将军,李世民出了包围圈,必定不敢走正路回宿迁城也。你就在山间小路埋伏,再杀他一阵。山间用兵不便,本帅拨给你三千人马,望将军建功立业,成就大事。”罗焕之道:“请元帅放心,末将一定不辱使命!”当即前往校场,点了三千精兵,飞马提枪,前去埋伏。

    当下陈察、萧瑒、萧琢谓陈稜道:“元帅,我等三个有何任务?”陈元帅道:“三位爵爷,本帅拨给五千人马,由三位爵爷统领,埋伏在盱眙镇,只等李世民杀得人困马乏之时,上前予以最后一击。”三人大喜道:“原来元帅留此大功劳,只为我弟兄三人,甚好甚好。”即刻点兵,前去盱眙镇。

    却说李世民收了盟书,吩咐三军撤退,不多时,大军到了巴平岭。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既起,夜风愈大。秦怀玉道:“秦王,夜晚行军,只怕不利也。”李世民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传令将士们谨慎小心,不要被贼人破了阵势。”渊盖苏文、燕舯康赶到窄狭处,只见两边都是芦苇。渊盖苏文谓燕舯康曰:“燕帅你看,此地里有文章。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奈何?”燕舯康道:“苏文元帅言是也。本帅当往前为秦王元帅言之;苏文元帅可止住后军。”渊盖苏文笑道:“元帅只管去,后军有本帅在,料也无妨的。”燕舯康便勒回马,大叫:“后军慢行!”人马走发,那里拦当得住?渊盖苏文连叫十数声,方才止住后军。

    燕舯康骤马上前,大叫道:“秦王元帅且住!”李世民正走之间,见燕舯康从后军奔来,便问何故。燕舯康道:“秦王元帅,你仔细看看此地: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啊。”李世民闻说,看了秦怀玉一言,谓燕舯康道:“燕帅所言有理,本帅当小心谨慎,不可中了贼人计谋。”即回马,令军马勿进。言未已,只听背后喊声震起,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须臾之间,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三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且说苏凤见势头不好,急奔回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北冥羽也。苏凤纵马混战,夺路而走。李世民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秦怀玉、苏定方两个来救粮草,正遇北冥羽。秦怀玉大喝一声,一马当先,来斗北冥羽。战不数合,秦怀玉见北冥羽力猛枪沉,张弛有度,料敌不过,只好先走。苏定方大怒,欲要交战,唐军阵型已乱,无可奈何,只好夺路走脱。何宗宪见了,大怒,跃马挺戟,喝道:“北冥羽,休得无礼,本将来也!”北冥羽照面就是一枪,何宗宪分手中银剪戟,挂枪往外绷。二人你来我往,斗了四十合,北冥羽手中枪往下一让,又往上一挑,往左一绕,往右一绕,把何宗宪手里的银剪戟的戟耳绕上,丹田较力,运到膀子上,往回一夺:“撒手!”何宗宪在马上往前就是一栽,银剪戟撒了手,要不撒手连人都得落马。北冥羽跟着往左一甩,这戟就甩到地上了。何宗宪刚一正身子,拨马要跑,北冥羽这平杆儿一枪,正中右臂,枪往左一挑,来了一个大豁子,血也蹿出来了,何宗宪几乎落马,夺路而逃。北冥羽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这一仗杀得三国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折损万余人马。北冥羽掌鼓得胜,回泰州城报功。

    当下李世民出了巴平岭,捡回来一条性命,长吁一气,回身一看,众兵将尚在,只是粮草辎重损失太大。李世民说道:“粮草辎重没了,大不了就是后方吃一点苦,若是将士们丢了性命,何年何月又来一支雄兵劲旅?”又问苏定方道:“前面是什么地形?”苏定方道:“前面是一处密林。”李世民道:“密林中长兵器不好施展的。令大军在此休整一番,派五万精兵,先去砍伐树木,然后回来修整一个时辰,而后 进军。”秦怀玉得令,点了一万人马,手拿大刀阔斧,砍伐密林。约有三个时辰,砍出一条路来。李世民大喜,令军士取水,先拿随身干粮解饥。休整了一个时辰,方才下令前进。

    军士进入密林之中,李世民恐有埋伏,吩咐苏凤领兵查看。秦怀玉道:“方才小将砍伐树木之时,也看过四周地形,绝无埋伏。”李世民笑道:“怀玉,你太年轻了,指挥千军万马是你的弱项,须得苏凤看后,说明没有伏兵,才算好事。”张士贵道:“秦王请看,此地林高草茂,极其适合火攻,我们刚吃过一次亏,这次一定要小心。”正说话间,忽然狂风大作。李世民道:“为何平地里有此狂风?此乃大不利之兆,众军不要懒散,速速撤出密林,抄近路回宿迁城。”话音未落,后方军士飞报火起。李世民大惊道:“这是何故?”原来沈發嗣闻说李世民派苏凤巡查,大吃一惊,料定伏兵藏不住,只好下令放火。那李世民说犹未了,接连几次飞报,西、南、北三面尽皆火起。李世民急令众将上马时,满林早是一片火海,上下通红。是时之火,更胜当年赤壁烧屯之火。

    李世民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面无火,急急奔出东。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李世民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沈發嗣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沈發嗣火光中不认得人,忙问左右亲信道:“你们可认得李世民?”左右道:“我等虽然认得,但是火光中不好分辨。将军,我听说李世民和秦怀玉是叔侄,不如我们找秦怀玉,找到了秦怀玉,自然找到了李世民。”沈發嗣大喜道:“你等计谋甚好,本将军捉了李世民那厮,定要上报朝廷,为尔等请功,那时候金银珠宝无数,与你等分享。”正往前追杀,看见一员大将,手拿一杆五股钢叉,沈發嗣喝道:“那贼将,你是何人?”那人喝道:“沈發嗣,我晓得你,你有道术伤人,孤家不与你赌斗!”沈發嗣道:“这厮自称孤家,定是李唐王族,不要走,纳命来!”飞马挺枪过来,身边又窜出一员大将,手拿一条银枪,大骂道:“贼将休得无礼,高密王李孝察在此!”张士贵见了,齐来夹攻。沈發嗣一人敌住三员上将,如同老叟戏顽童。心中忖道:“此时若要伤他,却也不难。只是那两个王侯务要生擒,如何下手?”便把寒鸦幻影枪一晃,纵马而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