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七十年代下乡女知青(15)

    第四十五章 七十年代下乡女知青(15) (第1/3页)

    调查组最先要和徐可可了解的,就是她的家庭背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钱,会不会是非法所得。

    徐可可拿出了白露舅舅给她写的信,并和调查组解释,

    “我母亲在我三岁那年就过世了。我父亲第二年就娶了他现在的妻子。我继母有个和我同年,比我小几个月的儿子。高中毕业,街道把下乡通知书送到我们家。那个名单上写的是我这个弟弟的名字。但是我父亲找我谈话,说我是姐姐,就该有个姐姐的样子。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下乡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还是没有犹豫就同意了。我想国家总不会骗我的。好在来了以后,我并没有后悔。”

    这是有了后妈就有后爹,明明该继子下乡,却把亲生女儿送来了乡下。陪着调查组过来的陈建国,坐在院子里,看了眼徐可可住的那屋的窗户,可惜窗户上贴着窗花,拉着窗帘,什么也看不见。

    “我母亲有个哥哥,一直在部队。我舅舅因为一些问题去了农场。去年国家恢复了他的工作。只是他的身体受损,现在军区疗养院休养。我的钱,都是我舅舅汇给我的。”

    好在白露是个仔细的,徐可可把她保存的汇款单,全都拿了出来。给调查组的人看。差不多每次都是五块钱,金额在农村人眼里是个大数,但是对于一个月有十几块钱工资的调查组的工作人员来说,也还好。只是这钱差不多一个月汇一次,汇的很勤。

    茶杯都给调查组的同志用了,马玉英拿搪瓷缸倒了半杯茶水递给陈建国。俩人听到屋里算的数,都愣了下。二年,一个月五块钱,一共才120,她光有名目借给陈红的就是八十,还不用说平日里的花销。这孩子也太实诚了。

    现在她又把钱全拿出来给了村里。俩人都觉着这事处理的有些不合适,那天过后他们队上开过会,商量的结果是,留二十块钱等公社批准他们办小学了,就给孩子们买点书本,买个黑板。给学校添点东西。剩下的钱私底下还给徐可可。

    可让这些知青闹成这样,他们也说了不算了。俩人心里都觉着有些过意不去。

    “这是我舅舅给我信,他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相信党,相信人民。要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做好自己的本份。我在陈家村劳动生活,这里的村民都对我特别好。和他们在一起,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我在这里花不了什么钱,我也知道这些钱并不算多。只是我想把我的钱拿出来,用到更需要它的地方。比如帮大队盖学校,让孩子们有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