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有信仰的军队

    第二十二章 有信仰的军队 (第2/3页)

的军队,才是有灵魂的,才是打不垮的,也是无坚不摧的,这在后世是有明证的。

    于是,潘阳经常利用训练结束,吃过晚饭后,召集所有兵勇听他讲故事。他把红军的故事,假托到上古时期的大国征战或两国交兵。

    便是整个社会,知道历史的人都很少,因此不可能有兵勇追究故事的来源或真实性。

    兵勇们听着故事,为士卒一昼夜强行军二百四十里连连咂舌、惊叹佩服。为二十四勇士强渡大渡河时,顶着铺天盖地的箭雨,攀爬铁索的惊心动魄而提心吊胆。

    将士们为获得最终胜利,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激励的兵勇们不能自持,恨不得以身相代。

    潘阳还讲述过“狼牙山五义士”的故事:有大队外敌突然来袭,乡民眼见便将遭殃,财产亦将为敌所获。

    驻扎山乡的一屯士兵为保护乡民性命,保障乡里财产安全撤离,免受到匪徒的劫掠和屠杀,遂故意自身暴露行踪,用计骗得敌方主力紧追不舍,使得乡民与财产安全脱险。

    然敌众我寡,满屯的士兵无法摆脱敌军追击,苦战至最后五人,及至山顶绝地,矢尽粮绝。五人砸碎枪械弓弩,义无反顾决然跳下万丈山崖,舍身成仁。其后,乡民自发为五人立祠祭祀,号称“五义士祠”,香火代代不绝。

    一段时间内,潘阳讲述了许多保家卫国、抗击外侮的故事,也讲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和“高渐离击筑”的壮士悲歌。

    若日日将民族大义挂在嘴边,怕是兵勇们理解不了,也不愿意听,远不如评书故事生动好听,容易为兵勇接受。

    潘阳就是希望,这些兵勇能被故事中为家国、为民族舍身忘死、英勇献身的故事主角们,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意识民族潜移默化植入兵勇心中,若能深入骨髓就更好了。

    及至临敌作战之时,大多数人可以奋勇争先,视死如归。到那时,潘阳的一番努力就不算白费了。

    潘阳所讲的故事和评书,随着兵勇们沐休回家,逐渐的在村中广泛地传开。家中有应招做兵勇的乡亲父母,普遍感觉到,自家孩子的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