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募兵风波

    第三十七章:募兵风波 (第1/3页)

    黄大节见识到了戚英的武功水准,便把乡团教头的职务交给了他。

    黄大节对张敢道:“如今教头的人选有了,要开始招募壮丁,你就负责这一块吧。”

    戚英听后一愣,教头的职务都让给我当了,怎么募兵的任务不归我负责呢?

    他本想利用这个机会,招募一批不仅身强力壮,而且还能吃苦耐劳的壮丁,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劲的抗倭民兵。

    组建新军,募兵是最基础又很重要的工作,是一支队伍后续发展的根基。

    兵员的成分,兵员的素养,都会影响这支队伍的后续发展。

    一支队伍发展到后面,牢靠不牢靠,稳定不稳定,战斗经验能不能传递,都和最开始的一批老兵有关系。

    老兵不稳,根基就不稳,容易发生骨干叛逃和队伍分裂的情况。

    戚英知道募兵的重要性,但却不能参与其中,感到惋惜。

    他明白了,教头就是一个教职,只负责教练民兵,不负责实际军务。

    毕竟自己是个新人,能有个教头的职务当当,已经运气不错了。

    乡团的军务处理权,黄大节是不会轻易交给别人的。对于戚英这种新人,信任度的建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张敢的想法和戚英不同,他对乡团没有兴趣。

    他听到黄大节派自己去做招募民兵的工作,非常不情愿。他是正式官兵,哪里对民兵这种工作有兴趣。

    他面色焦虑道:“大人,我们士兵的军响两个月没发了。要是再招募民兵,不仅需要打造一批兵器,还需要购置军服,这又需要多少银子呀。”

    黄大节道:“没有兵器,暂时就用棍子和竹矛代替吧,银子的事情,我正在想办法。”

    张敢于是不再多说。

    张敢在城墙内外贴了募兵榜。

    榜上公告写着:只要是大明的忠义子民,都可以报名参加抗倭乡团,协助守护台州城,管饭不管钱。

    他在练兵场的场地上,摆了一张登记桌。他坐在桌前。戚英站在他的身旁。

    他对应募者来者不拒。男女老少和残疾人都前来排队应募。他都一一登记。

    站在登记桌旁边的戚英,心里着急,这个时候急需一支能打硬仗的民兵,台州城才有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