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一点就通

    第443章:一点就通 (第1/3页)

    工部尚书张三是严党的人,河道衙门归吏部管理,但河道衙门的施归工部管理,没有工部的允许,河道衙门不能任意修造河道。

    管理济州河域的衙门郎中李四大人却是清流派的人。

    工部尚书可以管理李四做事,但无法任意升降他的官职,升降他的官职需要经过一道程序那就是吏部审批。

    同样道理,吏部需要派官员去地方大兴土木,也需要走一道程序那就是工部审批。

    吏部和工部之间联系紧密又能互相卡壳,正常情况下工部撤职小官小吏的奏折文吏部都会通过。

    要是不肯通过,工部就可以上报到内阁去定夺,小官小吏的事能闹到内阁去的情况非常稀少。

    所以吏部基本都会批准工部调换工程官吏的奏折文,不过偶然也有特例比如张三和李四。

    工部尚书张三严令河道衙门李四,解开铁链索放开河道让商民船只通行,特别是放狼兵船队通行。

    李四找理由说按照惯例需要修理河道淤泥,无法打开铁链索给商民船只放行,更无法照顾狼兵。

    张三看到李四不听指挥,写奏折文举报李四,请求吏部撤职李四换其他官员当河道郎中。

    李四是吏部尚书的人,是清流派故意插到河道衙门当差的,当然不会同意张三的举报请求。

    张三看到吏部不批准奏折文,把事情举报到内阁去。内阁首辅严嵩失势已经说不了内阁的话了,于是张三的举报失效。

    所以李四继续封锁河道阻拦唐萱北上,张三无可奈何无法指挥李四了,上下级关系形同虚设。

    严世蕃是兵部尚书管的是大军务调配,地方具体军务他管不了,更别说跨部门管理河道小官吏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大的官越难管到具体事务,他们的职责更多的是把握方向制定任务,那都是大格局范围的事情。

    像河道衙役这些具体杂事,工部尚书张三也不会参与其中,只会下达任务交给河道衙门去执行,具体怎么执行那不是工部尚书的事了。

    运河每年确实有修理河道的惯例,而且不必请示工部尚书,因为这种日常维护不是大兴土木的大事,可以不用请示上级。

    李四利用这个权力缝隙自作主张封锁了河道,张三明知道他别有目的但拿他没有办法只能举报换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