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章:求雨未果

    407章:求雨未果 (第1/3页)

    度化石鼋到底用多少水我不知道,但是,江灵芙求下来的这点雨肯定不够。

    我以为,江灵芙这是应青龙的要求,下一点意思意思就完事了。

    可是,江灵芙却告诉我,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她求雨求的是一尺零三十六点,可是,实际上,只有十八点雨数。

    说到降雨点数,估计现在人几乎不了解所谓的几尺几寸几点雨数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比较耳熟能详的,无外乎西游记里泾河龙王与袁守城赌气,改了玉帝法旨。

    那么,江灵芙所谓的十八点雨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个十八点可不是说天上只落了十八个雨点。

    这里所谓的尺,寸,点,是古时的一种计量方法。

    早在东汉时,包括雨、雪在内的降水测量工具已有明确的要求。

    《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

    古人测量降水分为测雨和测雪两部分,从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中记载的数学题来看,分别有“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和“峻积验雪”、“竹器验雪”等几种方式。

    其中“天池测雨”法,是用天池盆来收集雨水,通过计算获得准确的地面降水量:

    “问今州郡都有天池盆,以测雨水。但知以盆中之水为得雨之数,不知器形不同,则受雨多少亦异,未可以所测,便为平地得雨之数。假令盆口径二尺八寸,底径一尺二寸,深一尺八寸,接雨水深九寸,欲求平地雨降几何?”答案是:“平地雨降三寸。”

    天池盆并不是专用工具,而是预防火灾、积蓄雨水用容器。

    圆罂则是一种小口大腹的积水(酒)器皿,先秦时的守城工具中就必备“罂”,用之盛水。

    《墨子·备城门》称:“用瓦木罂,容十升以上者,五十步而十,盛水且用之。”

    “天池盆”、“圆罂”、“峻积”、“竹器”都取自生活实用器,虽比较简陋,却是事实上的“雨(雪)量器”。

    到明朝时,则出现了较为标准的降水测量器。

    明永乐末年,朝廷备有全国统一的“雨量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