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鼻烟壶
闲话鼻烟壶 (第3/3页)
期,可就像九斤老太的口头语,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大清国已濒于解体。而烟壶这行业此时却像打了一针兴奋剂,异常地兴盛起来,不论在品种上、造型上和工艺的精美方面,都达到了最兴盛的高峰。中国独有的内画艺术,就是这时创造出来的。
内画艺术的发展与兴衰,有一部曲折的历史,需专门有人去写它,我只想说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内画艺术带来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估计,不论从内画壶的品种风格还是从事内画工作的人数及其产量来说,大概都是创历史纪录的。像李克昌为代表的山东派,王习三为代表的河北派,刘守本为代表的北京派,他们的精品有的早已超过了某些前辈画师,成为世界各国收藏家和艺术博物馆争藏的珍品。但我觉得,在这样大好形势下,我们倒更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忽视值得忧虑的隐患。譬如近年内画的从业者和产品太多太滥,良莠不齐,市场上水货过多,贱价竞销,使价值昂贵的真正艺术品反有身价衰落之虞。再如,内画过程是否适于公开表演,也还值得商榷,表演固然可以收到吸引顾客、扩大影响之功,但把艺术创作中应保守的秘密公之于众,以致连艺术欣赏中不可少的神秒感也丧失掉,长此以往,反而得不偿失。对内画艺术本身的特长与局限,我们也还缺乏理论性的探讨,前人把内画仅用在小巧透明料、做工朴实的鼻烟壶上,而不用在硕大壮观或镶金嵌玉做工复杂的器物上是有道理的。小而质朴的壶坯才有利于突出内画艺术纤巧精细及由此产生的神秘感,器物大了还有什么纤巧神秘可言?器物本身已经精美绝伦,还显得出内画的精彩吗?目前内画器物有往大里发展和往其它精美的作品上作附加装饰的趋向,我不敢说这不好,但我觉得应该研究。有理论工作还有一个普及的任务,提高国内外爱好者对内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区分出艺术创作与商品画的不同,这才能既保障了工艺品市场的繁荣,又不使真正的艺术创作因水货的鱼目混珠而遭到不公正的命运。为此多发表些带有普及作用的文章,对像我这样有兴趣而缺学问的爱好者来说,是十分需要的。
以上是一个外行人既无条理又无学问的闲话,斗胆在文物报上发表,只是为向学者行家请教。外行人因无利害关系,有时也许会说出点有参考价值的话来,或者给同样的外行朋友看了反而有点可借鉴之处,若能如此,我就喜出望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