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第2/3页)

    大家一边拍手,一边起哄。“不知是夸人,还是怪人。”一位战友玩笑着说。

    “怎敢冒犯战友,夸还夸不过来呢。”丁赞东笑着说。

    “老大,你得让夫人拿出点儿真东西。”

    “别急。”伍一说。

    玩笑的插曲儿过后,丁赞东倒有些紧张起来,因为今天是三十多年最值得庆祝的日子。她掏出准备好的诗句,读道:“江海山峦红彤彤,至爱亲朋奔辉宏。嫩水铺洒鑫元路,财源滚滚上宇空。”

    大家猛拍着手掌。

    “谁说我们是读书无用论的受害者,不读书学习,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一位战友趾高气扬的说。

    “其实,一个人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来完善自己的知识层面。”禹维的心结打开,话也就自然流畅了。“没有自身的素质、德行和修养,什么都做不好。”

    “那是,咱们下乡的时候,无论是公社、大队、生产队的领导,还是小学教师、赤脚医生、贫下中农都说我们户的人成熟、老练,知识面广,素质高。”

    “是的,当时人人都这么说。”

    “我们这些知青人,真的堪称楷模。”

    “嚯,调子很高哇。”

    当年,就是这些青年人,走过人生不可预知的道路和关口。尽管三十二年的团聚,紧赶慢赶还是落下一位战友,但是人各有命。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完善自我,走好人生的路。

    丁赞东看了下时间,“战友们,雅趣盎然,饮酒话古今。”

    大家被丁赞东的话说愣了。

    她顺手拿出几个盒子,“都准备好了。”

    大家这才行动起来,把酒菜拿出来。

    “黄瓜没有洗。”丁赞东马上说。

    “比洗的都干净。”战友说。

    “老话有原汤化原食,江水炖江鱼。”

    “是的,当年我们家专门挑江水做饭。”

    “不过,现在的江水可不是那个时候的水了。”

    “但是洗一洗,感受一下情趣还是可以的。”

    几个人一边在江水里洗着黄瓜,一边说:“我们下乡时,苞米面大饼子有多香啊,那才叫苞米面大饼子。”

    “现在永远也吃不到那种纯正的味道了。”

    “是的,稳产高产才使人们的生活……”

    他们把洗好的菜端到桌上。

    “烧鸡、煎鱼、花生米、黄瓜,老大你要把家搬来呀。”战友嘴里嚼着黄瓜,一边对身边的伍一说。

    “能吃得完吗?”他们说。

    “吃吧。”丁赞东胸有成竹的说。

    “不过,在这儿吃、喝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是的,所谓的“野餐”就是要这种氛围。”

    “自己要把握住酒量,因为晚上还要吃喝,来喝一口。”大家共同举杯。

    “老大,我看你的饭店就开在这儿吧。湖光山色,波光粼粼。”

    “你怎么不早说呢。”

    “嚯,忘了这儿茬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