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 (第1/3页)

    39

    市里举办的厨师选拔赛上,一东、东方红酒店的两位厨师不负众望,一举拿下冠、亚军并双双代表江城市参加地区举办的厨艺大赛。伍一、丁赞东看到两名师傅的成长都很欣慰。为此,东方红酒店为俩人的参赛提供了后勤保障。

    来自各市、区、县的参赛选手,个个都是能工巧匠。对于东北菜的学习、制作有独到之处。不但有高超的厨艺,而且还有统揽全国各大菜系的能力和勇气。

    到了比赛的日子,伍一亲自开车把两位师傅送到宾馆报到。他们拿到资料,伍一和两位师傅便扎到宾馆的房间里,一同和他们研、讨组委会给出的十二道参赛菜。对每道菜的程序、操作、火候,对色香味美的把控度,做了祥细的剖析和解读。尽管磨刀不误砍柴工;尽管又有些多余,但是当事者迷的老话还是要提醒的。他们都有十年左右的厨师经历,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熟烂于心,接下来是心理素质和精神层面的提升与安抚。

    然而,对于半路学艺,仅用一年多就学业有成的伍一,在酒店开门营业就上位掌勺。不但菜做得好,而且又有人性化的经营理念,才使酒店迅速成长起来。因此,在两位师傅晋级的关键时候,伍一的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起码对两位师傅是个鼓励,鞭策和心理疏导,也使两位师傅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在伍一离开的时候,他说:“希望你们发挥正常,祝你们成功。”

    组委会由各市、区、县德高望重的特、一级厨师组成,并且还有食客的参评。参赛的食材由组委会亲定。他们对此次参赛的选手都寄予厚望,希望有更多的新人出现,为中华美食而结交英才。

    连续三、四天主灶的伍一已经精疲力竭。手艺也好,事业也罢,只要闲下来,再想做到从前恐怕要费些心力。在这几天里,他虽然累,但他还是能承受得了的。

    当两位师傅把第一的牌匾和晋级证书放到伍一夫妇和员工面前时,伍一如释重负的祝贺两位师傅成功,并让两位师傅做参赛的菜和员工们一起分享。

    员工们赶紧把牌匾挂到酒店的显著位置上。伍一在酒宴开始时说:

    “郝师傅、亓师傅现在是一级厨师了。老话说,几天不见当刮目相看,祝贺你们!”

    大家起着哄,同时鼓掌祝福。

    丁赞东在酒桌上发布一条消息,“下个月,我们的员工开始提升工资。”

    大家热烈鼓掌。

    东方红酒店已经成功、平稳走过十年的历程。而让利于民,服务于客人,是酒店及员工的座右铭。

    厨艺大赛终于落下了帷幕,紧绷的心又一次振奋起来。人们纷纷到酒店来祝贺,并要品尝两位师傅的拿手(参赛的十二道)菜。人们敬佩、好奇之余约上挚爱亲朋到酒店“撮”上一顿,也是非常暇义的事。

    伍一、丁赞东的战友、同学、朋友也来了。

    “在电视上,看到两位师傅的表现,”刚退到二线的钱勇轻松愉快的说:“一定要来品尝,尽管我们经常光顾酒店,但今天师傅的身份变了,菜品也更加的诱人。”

    “老钱是总结性的发言,我们的师傅确实出类拔萃。”一位战友抢白说。

    “我们就吃这儿个菜。”又一位战友说。

    伍一把战友迎进店里,一边让着坐。

    “夫人怎么没来?”丁赞东热情的招呼着老战友。

    “她在做保健。”

    “我电话邀她?”丁赞东友好的说。

    “别费心了,她不能来。”钱勇接着说:“老大,酒店的生意这么好,还有桌吗?”

    “不信,老大马上就给你变出一张桌子。”一位战友认真的说。

    丁赞东吩咐服务员摆桌。服务员迅速搬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物件一一木头腿的圆桌面放好后,上面放上圆桌面(板),然后铺上台布,再摆上二十几把椅子。

    “老大,真是训练有素,经营有方。霎时间,就完成一个大餐桌。”钱勇掐着点儿说。

    “你好老大,你好大姐。”战友说:“没有电话,我们明、后天也来。”

    “怎么不是今天,又何必明天呢?”钱勇打趣儿的说。

    “早来怕没有地方。”

    大家都会意的笑了。

    “媳妇咋没来?”伍一问战友。

    “都有自己的圈子,”他解释说:“就做比赛的菜。”

    “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