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第1/3页)

    44

    今天是老妈的八十大寿。

    尽管老人历尽沧桑,走过八十年的历程。但是她意识到,半个多世纪的操持、艰辛与努力,给她留下数不尽的感动、心情的愉悦和幸福。与此同时,又给她留下种种创伤与疤痕。在悲喜交加时,当她看到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们,她认为,这些操持、艰辛、努力是值得的。看着儿、孙们,她的眼光、思想、意识更加的开阔了。

    孩子把沙发搬到院子里,让老妈(秦桂珍)坐在阳光下,安享的晒着太阳。她看着儿子、儿媳妇在忙里忙外;看着孙子、孙女自由自在的玩耍;看着幸福的儿、孙们进步、成长。使她不由得想到:小时候颠沛流离的日子,也记起在铁匠胡同和丈夫伍国才结婚的日子。要不是到这个胡同,就没有今天的家,也没有这些个儿、孙,真是前世的姻缘啊。!她认真的总结着。

    小时候,家家都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没有粮食的年头用红薯充饥,把人吃的肠胃紊乱,肚子坠着疼。再加上野菜玉米面(没有多少玉米面)饼子,秦桂珍出现了浮肿,疼得她直掉眼泪。家家如此的日子,眼睁睁的没有什么招儿。有的人家,不管听得信儿准不准,心就活儿了,也就有往北大荒走的想法了。桂珍家的邻居们已经走了,桂珍的父母看着出走的邻居,看看自己的家,再看自家的日子。他们想:没有什么可留恋了,和那些不甘忍受的人家,他们主意已定。生活的不如意,就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一路上要躲避战事的侵扰,特别是桂珍大哥,还要躲避国民党的抓人、充军。从家里带的“干粮”用完了,他们开始讨饭、找水、挖野菜。虽然路途艰辛,人们咬紧牙关,终于来到了关(山海关)外。这里己经不打仗了,他们壮着胆子问当地的人,才知道光复了。一路上的艰难困苦,终于有了希望。经过“舟车劳顿”,秦桂珍的病好了。在当地有心人的帮助下,他们有了安身之处……

    太阳暖烘烘的,老妈动了一下身体,又笔挺的坐正。她看着玩耍的孩子,又想到了丈夫伍国才一一和他相看、和他对象、和他结婚。他也是关里过来的。她想:

    当年战事焦灼,民不聊生。和伍家住邻居的刘家,年轻的丈夫血气方刚,一心想当兵报国。终于等来了招兵的队伍,他报了名,上了车。到车上,他才知道上当受骗。这些兵,到关外和八路军打仗。这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寻找机会逃跑。可是跳车的时候,他的一条腿被摔断。他咬紧牙关,拖着残疾的腿,连走带爬……后来被好心人遇上救起。救命恩人把他留在家里养伤,经过救命恩人的照料和调养,老兵很快恢复了体质,腿也逐渐好了。他告别恩人,几经周转,回到关里的家。把妻、儿带上投奔恩人。

    老兵到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