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返回南阳开门收徒

    第325章 返回南阳开门收徒 (第1/3页)

    九原城被李肃治理的不错,至少就繁荣程度,在华夏也算是中等水平。

    对于一座边界郡城而言,已经算是难得可贵了。只是在繁荣的背后,看着那城墙上新旧‘交’接的墙砖,谢信就知道,这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火。

    最早,吕布为这里带來了和平。之后,李肃继承了吕布的功绩,将它建设得非常的繁荣。

    这里有专‘门’的互市,更有宽阔的官道。在这里,华夏商人可以最大限度的购买到皮革、‘奶’制品、牛羊和马匹。而胡商们,也可以在这里买到他们需要的铁器和日用品。

    若是嫌‘交’税困难,城外的官道随时可以带着华商前往草原之中,直接和胡人进行‘交’易;而胡人只要经过检查,就可以南下和汉人‘交’易。当然,回程的时候,象征‘性’收取一些过路费,大头其实还是食宿和物资补给。

    这里有三所‘私’塾,两所学堂和一家书院。‘私’塾都是‘私’营的,学堂有一家是李肃联合这里的世家建立,另外一所则是世家们自己合资建立的。唯独草原书院,才是李肃独资建立,使用的是华夏书院的建立模式,其实这种模式,经过多年的普及早已烂大街了。

    这里的百姓,少数继续华夏民族的耕种传统。但是李肃也不会拘泥于此,同时发展起了畜牧业和捕(养)鱼业。胡人不会抓鱼养鱼,也不怎么吃鱼,但草原上还是有不少河流湖泊的,这里可有着大量的鱼类资源。

    到了如今,大部分米依然來自华夏本土的进口,但是五原郡已经满足了郡内20%的居民对大米的需求量。而大量的‘肉’食、河鲜,也极大限度的满足了五原郡居民的伙食需求。

    至于蔬菜,产量方面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百姓的需求,只有少数实在是沒什么钱的,才买不起蔬菜。蔬菜在这里,价格起码是华夏本土的五倍有余。一般人还真的吃不上。

    只是知道蔬菜的作用之后,长期被便秘困扰的胡人们,还是很难抗拒蔬菜的魅力,虽然他们还是不太喜欢吃蔬菜。

    看到九原城的变化,吕布自然是感慨万分,而谢信听了吕布的介绍之后,也是颔首点了点头。

    之后的几天里,他都在九原城草原书院里面授课。授课的对象自然不拘泥于在读学生,只要想听课的都可以來听。

    至于讲课的内容,依然是他最‘擅长’的经济学。

    一开始,的确有不少人在了解不是什么儒家经文之后,大大失望之余,对谢信不屑一顾。但是对于李肃和大部分官吏而言,却是难得一遇的大好机会。

    对于他们而言,五原郡还是太荒凉,太偏远了。他们需要更多的手段,來开发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來这里定居。

    当然目的也沒那么单纯,主要还是因为这里越多人定居,可以招收的士兵也就越多,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就有所保证了;而且大量的居民,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赋税,甚至连娶小妾的选择都多了一些。

    从第二天开始,大部分对谢信不屑一顾的人,在听闻李肃亲自带头听课,而且大部分五原郡的官吏都有到场之后。不管是为了了解‘经济学’也好,还是为了巴结那些官吏也罢,反正授课现场那是直接爆满了。

    连续五天下來,大家却也是意犹未尽。毕竟谢信‘经济学’只讲了三天,后五天也稍微传授了点不多的儒家和法家知识,多少满足了那些对儒法两家充满好奇的人。

    当晚,李肃再次设宴,招待谢信等人。

    “要回去了吗?”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