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无人关注的第二名

    第410章 无人关注的第二名 (第2/3页)

这些事。

    回到好莱坞之后,苏瑞忙着筹备《敢死队》剧组,和硬汉巨星史泰龙一起,为这部电影挑选合适的导演。

    5月10号。

    大早上,阿曼达秘书收到一封邮件,找到苏瑞汇报说:

    “冬京商城的创始人,刘冬先生正在硅谷,他貌似遇到了些融资方面的麻烦,过去一周时间里,还没找到新的投资人。”

    天气有点热,此时此刻苏瑞正在户外泳池里泡着,闻言点头说:

    “我知道他正在寻找资金,之前打电话跟我说过,因为我的占股比例太高,这轮融资不想带上我,这很合理,没有哪个创始人愿意被鸠占鹊巢。跟高盛方面打声招呼吧,就说是我的意思,帮忙找些合适的投资人,未来最好安排在港交所上市。”

    融资由刘冬牵头,和由苏瑞负责牵头,完全属于两码事。

    《圈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时候就突显出来了。

    只靠高盛集团本身,都能帮忙领投两三亿美金,刘冬面临的融资困境,对苏瑞来说仅仅属于小事一桩。

    在硅谷混了那么多年,足够让苏瑞搞清楚,为什么内地的互联网公司,纷纷选择出海融资。

    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缺乏完善的估值融资机制,无法准确反映出未上市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让它们遇到融资困境。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上市要求不同。

    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很难盈利,而没有收益又始终达不到上市要求,纳斯达克等市场还允许“同股不同权”等规定,对创始人非常有利。

    加上一些税费等因素的影响,促使互联网企业选择出海融资上市,等于将部分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拱手让给了海外机构和投资人。

    对于这些事情,苏瑞能做的不多。

    想让冬京商城将来去港交所上市,也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某天跟北边毛熊的富豪们一样,成为旁人砧板上的肥肉,直接没收掉他的资产。

    当年珍珠港事件后,在美日裔的个人资产同样被收走,还被全部关了起来。

    有这些前车之鉴,结合美国正在走下坡路的现状,让苏瑞觉得有必要提前未雨绸缪,多留几手,十几年之内可能还安全,但再往后可就不好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