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徐术士东海觅丹

    第十一章 徐术士东海觅丹 (第2/3页)

,否则就会激起民愤啊!”秦皇闻言大怒,就指责隗状道:“难道你没有见到神仙显灵吗?朕想长生,区区孩童何足挂齿?”

    隗状并没有退缩,依然劝谏:“陛下,出海求仙是小,可三千孩童是大啊!做父母的谁能忍心把心头之肉交给大海?若是非要出海也行,只是不能带走这些孩子啊?她们若是一旦回不来,您怎么向百姓交待?您想过没有,那将是多少百姓家庭生离死别的悲惨之事啊?陛下三思!”秦皇见丞相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谏,就勃然大怒道:“你敢阻止朕求仙,就是对朕不忠!本该治你一个重罪,但念你年迈。”秦皇顿了顿,就强作镇静地道:“丞相,你摘了相冠,回乡去吧!”隗状闻听此言,悲愤交加,就双手哆嗦着把相冠从头上取了下来,道:“陛下,臣老了,再不能替您分忧了,臣万分感激陛下今天不治臣的死罪,真是谢过浩荡皇恩。可臣临走之时,还想说的是:自从陛下执掌山河,开创大业以来,您具有诸先王都没有的雄才大略,以陛下之才,现在正是造福苍生的大好时机,可是您如果违背了老百姓的意愿,国家就会有危险,社稷也将不保矣!”

    隗状说得愤慨昂扬,秦皇却强压怒火瞪着隗状,大臣此时都替老丞相捏一把汗。隗状却无所畏惧地继续道:“陛下,您万不可听信徐福这等江湖骗子的慌话,轻信灵丹仙药的歪理邪说!三千名小孩子是百姓的骨肉,倘若强行夺走他们的心头之肉,那可是不仁不义啊!”秦皇听到这里再也忍耐不住了,阴沉的脸就突然呵斥道:“你说朕不仁不义,难当朕是昏庸之君吗?”隗状毫不畏惧,依然振振有辞道:“陛下,是非不辨就是昏,忠奸不察就是庸啦!”秦皇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吼道:“老贼你反了!刀斧手何在?”文武大臣大惊失色,就齐刷刷跪倒了一大片,都替隗状求情,这才免了死罪。秦皇就叫左右将丞相轰出去。隗状痛心疾首道:“不用,我自离去!”于是就起身就向求情的同僚们深深地行了一礼,然后转身走了出去。百官们看着丞相清瘦而蹒跚的脚步,都感到无限的惋惜。这正是一番忠谏遭罢相,秦皇决意觅长生。

    随后就在山东各地,大海之滨,琅邪台下,到处都贴满了告示,徐福就加紧征选男童女童。告示上写着:

    大秦开国始皇帝陛下命齐人徐福入海求仙诏:天子征选三千童男童女,诏令山东各地的百姓都要送出小孩待选,年龄五岁至十五岁之间,男孩一百钱,女孩五十钱。一家献出两名孩童者,可另赏一百钱。若有无端滋事,拒不献子者,杀掉全家。

    始皇帝的求仙行动给山东的百姓带来了莫大的灾难,官府就派人挨家挨户挑选孩子,所有的城镇、村落、道路都能听到人们的悲号之声。征选孩子的官差与秦国吆三喝四的士兵,他们用皮鞭抽打那些稍有怠慢的人。到处都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象。这正是:

    江河皆倒倾,丘峦俱崩摧。苍天也垂泪,草木亦含悲。忍看大车载,随手付命金,谁知生子恶,反是养犊好;养犊犹得耕田地,生子漭然逐波涛!君不见,琅邪边,频传催令挂云帆。碧海青天茫茫恨,何年何日从此还?

    大海之滨有个村庄,里面住着一户人家,老头年近六旬,老伴也年过半百了。他们的儿子和秦国打仗的时候战死了,儿媳离家出走,只留下一个六岁的孙子,老俩口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