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攻长城蒙恬用奇兵

    第十七章 攻长城蒙恬用奇兵 (第3/3页)

就率领秦军奋力追杀。这一追,只杀得匈奴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黄河水都变成了红色。头曼在众将领的保护下,终于逃离了战场。这场战斗果然像蒙恬将军预料的那样,匈奴人没有拼死一决,秦军才能大获全胜,还缴获了无数的战利品。

    头曼率领残兵败将,向西逃了一夜,见秦军没有追来,才放下心来。天亮时,他们来到大河边,只剩下数千人马,并且都受了伤。头曼沿河寻找船只,见浩浩大河,无船可渡,只好望河大恸,突然拔出了佩剑,就要抹脖子。左右的将士急忙扯住道:“南蛮不来追赶,这是老天爷不让我们死啊!大王若派水手渡过河去,把战败的消息告诉族人,族人就一定划船来救,我们还死不掉啊!”头曼道:“寡人战败,无颜再见父老,又怎敢烦劳他们啊?”将军们都道:“胜负是兵家常事,更何况大王与嬴政都是天生大圣人,今后卷土重来尚未可知,您怎能失掉斗志啊?”头曼这才转忧为喜,就赶紧派水手过河去联络族人。

    接下来的几天,蒙恬率领大军驱逐匈奴残部,摧毁各据点。王离却尾随单于而来。一日他们来到黄河边上,也是人困马乏,但也不知道头曼逃到了哪里,正要派人查寻下落,忽然军探来报,说头曼就在前方不远处渡河哩。王离就问匈奴人怎样渡河。军探道:“河北有人来救应他们,还准备了数十条大船来回摆渡。”王离就急忙率军来到河边,果见匈奴兵都在抢渡,就率领大队冲了上去。头曼在南岸见秦军骤至,就赶紧登船离去了,剩余的军士全部被河水冲走了。单于爬上岸后,族人一齐拜呼万岁。族人中有一个小男孩,长的与众不同,他正是头曼单于的小太子,名叫冒顿。此时见单于十分狼狈,就对单于道:“父王,等我长大了就一定给您报仇!”单于看到儿子,心里似乎有了许多安慰,就爱抚地将他抱在了怀中,然后遥指对岸道:“此仇不报,寡人死不瞑目啊!”大家就簇拥着头曼向云中的头曼城奔去。王离见头曼单于逃走了,懊悔莫及,只好来向蒙恬报告。从此黄河以南的土地就全部归在了秦国的版图之内。

    始皇帝接到喜报,大喜过望,就嘉奖将士,又令蒙恬渡过黄河继续攻取土地。蒙恬不负重望,便率领大军过了黄河,攻占了高阙、北假、阴山等地,还在黄河边上修建了烽火台。头曼单于听说秦军渡过了黄河,就弃了头曼城,向北方继续退却。这就是后来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的:“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话。蒙恬将军就在那里设置了云中郡和九原郡,又新增了三十四个县。蒙恬将军此时见到处都是大漠荒原,无险可守,就向皇帝上书,要修建长城。

    始皇帝接到报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就召集群臣道:“秦昭襄王灭了义渠,在陇西、北地、上郡修建长城来抗拒胡人。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从代地直到阴山下修建了长城,还设了高阙关防御匈奴,因此云中、雁门和代郡都安全了。燕国也从造阳到襄平郡修建长城,因此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各郡也都不怕匈奴人入侵。匈奴人迁徙游走的习性是不会改变的,朕想把以前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名曰‘万里长城’,它将是一条横亘北方,阻挡胡人南进的军事屏障,你们认为如何?”李斯道:“陛下,万不可行啊!”始皇问又为何不行。李斯道:“以前秦国在陇西、北地、上郡修建长城时,耗费了大量的的人力物力,历时三年才完成。现在陛下要把北方的长城全部连接起来,从陇西到辽东,长达万余里,况且所经之地,高山峡谷很多,如此艰难的工程,何时才能完成啊?这将是一场劳民伤财的举措,请陛下三思!”始皇帝笑道:“以前修长城,因为人力不足,现在天下统一了,人皆为大秦所用,何愁建不成啊?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分段包干,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况且长城因山就势,并非全部筑城,一旦筑成此军事屏障,胡人安敢南下来牧马?”群臣齐呼万岁。

    随后,秦始皇帝就下令向北方移民,共同垦荒戍边。从此秦国的军民,建县的建县,修路的修路,筑城的筑城,开荒的开荒。皇帝还整顿全国的官吏,把贪官污吏和不称职的官员全部充军。家在北方的去修长城,家在南方的去开发岭南,共同建设国家。秦国又在南方设立了南郡、象郡和桂林郡,又在岭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