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萧何密室呈宏论

    第三十一章 萧何密室呈宏论 (第2/3页)

因为萧何的原故吧。

    几天后,萧何拒绝张苍不去朝廷的事情就在沛县传开了,人们都非常奇怪,就连他的老朋友曹参,也是不能理解萧何。有一天,曹参见到萧何后,就问他为什么要拒绝御史大人的举荐。萧何笑而不答。曹参还想追问原因。萧何就把他领到了一个密室里,准备好好的与老朋友谈谈。

    二人来到密室,一边喝酒,一边推心置腹地谈论事情。酒过三巡,曹参道:“大人,前日御史大人推荐您去做朝官,您为什么要拒荐?今日能否坦诚相告啊?”萧何微微一笑,道:“老弟啊,我萧何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县丞,可也是读书人,读书人就要明白事理。圣人有训:‘天未欲平天下则已,天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有道是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昂藏七尺躯。一个有志向的人,谁不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可是如果不识时务,盲目地冒进,就会处处碰鼻,轻则洁身被侮,重则命丧黄泉,都不得善终啊!如今在上位的只知道用威势和杀伐来驾驭下位的人,下位的人都感到自危,且惶惶不可终日。自从朝廷推行焚书令、坑杀儒生以来,人们就不敢再谈论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了。那些热爱学习,肯钻研学问的人,若是聚在一起说说话,都被怀疑是在毁谤朝政,因此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官吏们呢?他们则用刑法来恐吓百姓,使得百姓整日里提心吊胆,这正应了‘人君冲冠一怒,百姓流血千里’的古话啊!伟大的始皇帝在咸阳坑杀了四百多名学习百家的儒者,尽管事情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可是他为了防民之口,却牵连到了太多的无辜。如今秦国大兴土木,他北修长城,南凿五岭,西建阿房,东开大道,动用全国之役夫壮丁竟有数以百万计,眼下百姓有倒悬之急,生灵有涂炭之祸!‘吾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岂能忍心看到百姓的负担如此繁重?假如我接受了御史大人的推荐,入朝侍奉在皇帝的身边,以我的个性和良知,必然要据理力争,劝谏主上要约束自己,宽待百姓,还要改变政策。可是当今的始皇帝却是一个性情暴躁又极端苛薄之人,他对政见不同者不是罢黜就是流放,从不讲仁爱和宽容。听说李斯丞相的女婿都因为反禁而被坑杀,我萧何怎么能够辅佐这样的君主呢?假如我强以仁义之心来开导规劝他,这势必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于其自投罗网以送命,还不如退而隐形以保身,以待时清。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凤翱翔于万仞兮,非梧不栖。’如今王道扭曲,仁义被废,所以有德行的人是不能够以身处高下来定位,我何必一定要去朝廷为政?”

    萧何说到这里,喝了一口茶又起身道:“孔子生前之所以周游列国而饱经风霜,是因为他的道不能为世人所知啊!圣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笃志表达了社会的良知,也伸张了正义,故而他的教化遍及天下。现在始皇帝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之言,尤其禁绝孔、孟的言论,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圣人之道至大,天下不能容啊。所以始皇帝曾经在泰山下把齐鲁的读书人都说成是保守、迂腐、不识时务,后来还说他们是扰乱社会、危害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