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发钞】

    904【发钞】 (第2/3页)

洪水爆发很难再行船。随着时间推移,泥沙淤积严重,那段大运河可能会彻底废掉。这也是明清两朝,不愿黄河改道的原因所在。运河一废,漕运咋办?

    另外,黄河汇入安山湖,数十上百年之后,湖泊面积不断壮大,极有可能重新变成梁山泊!

    整体情况就是这个样子,跟几百年后的黄河相比,只有从河南到东阿的河道不相同。此后就一模一样了,都是在东阿境内,借道大清河流入海洋,今后肯定没有大清河了,大清河从此变成黄河下游。

    大运河还是极为重要的,张国维这次上疏要银子,就是想在安山湖南北,构筑多级堤坝和闸口,尽可能避免黄河漫灌到运河里。

    一开口就是200万两!

    还有别的资金投入,曹州州城(菏泽)和东阿县城,都得避开黄河而搬迁,两城稍不注意就要变成黄泛区。(几百年后的东阿县城,就是黄河改道搬迁过的,位置跟此时隔得老远)

    搬迁重建两座城池,得砸进去海量白银。在加上黄河工程,总预算绝对超过1000万两。

    “这张国维讨要银子,还真算准了好时候啊。”赵瀚无奈叹息。

    内阁给出的意见,是让张国维暂缓两三年。先拨一部分银两,令其做好准备工作,等财政宽裕之后,再追加银两彻底完工。

    赵瀚提笔写下批示:着令大同银行,贷银200万两给工部,此贷款专用于黄河治理。

    国库虽然钱不多,但大同银行有钱啊,它吸纳了不少民间资金!

    明代的钱庄,最初主营银钱兑换,渐渐就开始吸纳存款了,其储户类型有三种:官员(私人存款),商号(公司存款),会社(集体存款)。

    官员和公司存款很好理解,会社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比如复社的集体资金,放在谁手里都不合适,那就干脆存到钱庄里。

    至于乡下大地主,懒得存银行,直接挖地窖埋银子。

    大同银行自然也有存款业务,而且越来越多的小市民,开始把家中余钱存进去吃利息。但银行也有规定,一两银子起存,一两以下的存款不收。这是因为,大同银票(存储单)使用特殊纸张,银票本身就有制作成本。

    相比起来,民间钱庄的银票,就显得劣质许多,很容易不小心洗烂了。

    赵瀚把阁臣们叫来:“黄河治理追加200万两,可让大同银行放贷。贷款期限定为五年吧,以国家税收做抵押。”

    虽然大同银行也是朝廷开的,但规矩得守,不能左手倒右手,必须拿出贷款抵押物。

    大臣们也不反对,只是感觉有些别扭。

    换成大明那会儿,皇帝的内库没钱了,就把手伸到国库,最后干脆让太监掌管国库的钥匙。国库也霍霍完了,就向老百姓征税,最典型的便是“三饷”。

    大同朝廷倒是稀奇,先明确区分内库和国库,绝对不允许混为一谈。国库的资金有些不够,突然要打仗了,就向民间发行债券,朝廷居然向老百姓借钱。现在兴修水利,就算不额外征税,正常做法也是让商贾“捐钱”,从没听说过找银行贷款的。

    “把诸卿叫来,是有另一件事,”赵瀚说道,“这几年,不断有文武官员上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