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夹心

    第684章 夹心 (第2/3页)

、临江3府隶属于瑞袁临道。

    有趣的是,瑞袁临道的道员,就驻于高安县城内。

    玉柱是典型的旗人外戚,他和汉臣们素无交往。

    也就是说,玉柱也只是听说过朱轼的名字,却从来没有见过面。

    官船靠岸之后,按照惯例,玉柱中状元的官衔牌,一马当先的经过跳板,登上了岸。

    不管朱轼心里是怎想的,当他看清楚了描金的状元官衔牌后,也不禁暗暗有些气短。

    没办法,朱轼虽然考入了庶常馆,成了庶吉士,也仅仅是二甲进士出身而已。

    科场之上的排名,那可是妥妥的硬指标,真的假不了。

    等玉柱下船之后,朱轼带人迎了上去。

    “在下朱某,见过玉制台。”朱轼端着巡抚的架子,仅仅是拱手为礼罢了。

    在大清,总督的地位和品级,名义上比巡抚高一些。

    实际上,督抚敌体,互不统属。

    客观的说,只要督抚彼此看不顺眼了,完全可以分庭抗礼。

    当然了,在本朝,督抚互参的结果,由于老皇帝拉偏架的缘故,往往是旗人获胜。

    玉柱心里有数,朱轼这是故意给他颜色看看,也就是典型的下马威。

    朱轼这么做的目的,也就是想告诉玉柱:玉制台,您驻于闽,掌军剿贼即可,浙江就交给老夫了。

    不仅如此,朱轼还起了坏头,必将带来一系不利于玉柱的后果。

    这就和大清朝的地方官僚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按照朝廷的惯例,凡是被巡抚参劾的手下官员,迄今为止,无一例外的都倒霉了。

    在朱轼的带领下,浙江的官员们必然有所忌惮,肯定会削弱玉柱对浙江的影响力。

    玉柱曾经担任过文渊阁大学士,兼南书房行走。在没有军机处的当下,他乃是妥妥的真宰相。

    朱轼故意不尊玉柱为玉中堂,就是担心矮了玉柱一头,将来会被玉柱骑到他的头上撒野。

    “若瞻兄,你太客气了。”玉柱也很随意的拱手还了礼。

    别人很可能不清楚,玉柱却是心里有数的,朱轼和老四暗中走得很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