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问政

    第二百三十六章 问政 (第3/3页)

随时可以长趋直入。

    所以从整个战略上来说,大宋就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为了防守,不但要保持庞大的军队,甚至大宋还在河北一带种植大批的树木,不是为了环保,宋人也没这个意识,主要是为了阻拦辽人的骑兵。

    可以说整个河北的安全,一直掌握在辽人手中,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除非收复燕云,否则光靠一支新军,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

    “对了,这次你和童贯在青州做的相当不错,不但在短时间内抓住了何路等人,而且还赈济了当地的灾民,没有让灾情恶化。”

    赵煦这时再次夸奖道,宁复也急忙谦虚了几句,并且帮童贯说了几句好话,惹得童贯在一旁也是眉开眼笑。

    聊了几句青州的案子,赵煦这才开始步入正题。

    “朕想在各地设置昭宣使一职,却没想到朝堂上的大臣强烈反对,最终朕也只能退让一步,只要青州一地设置了昭宣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这个……”

    宁复犹豫了一下。

    “臣有些话可能不太中听,所以还想请官家恕罪!”

    “朕恕你无罪,有话尽管说!”

    赵煦大手一挥道,他召宁复回来,就是想听宁复说的实话,毕竟他身边愿意讲实话的人实在太少了。

    “官家设置昭宣使的目的,无非就是监察地方官员,可昭宣使为宦官,这肯定会引发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所以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功!”

    宁复倒也没有客气,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道。

    “青州这么大的案子,朕想派人监督一下地方的官员有什么错,他们这么反对,是不是心里有鬼?”

    赵煦这时也来气了,并不是气宁复,而是气那些反对的官员。

    “有没有鬼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身为官员,他们肯定不愿意让人削弱手中的权力。”

    宁复再次实话实说道。

    “那怎么办,难道朕就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蛀虫侵吞朝廷的财物?”

    赵煦气的脸色发青的再次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