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决定国运的一战

    第三百三十四章 决定国运的一战 (第2/3页)

兵力,耶律延禧的实力将会大增,对上金国也将更有胜算。

    “伯爷,萧奉先夺取了安乐城的兵权,接下来肯定会将大部分兵力调往辽国北境,再加上耶律延禧手中的兵力,应该可以凑够十万大军,对上金国会不会有翻盘的可能?”

    马原再次向宁复问道。

    虽然各种情报都是马原第一手掌握,但论起对情报的分析,以及对时局的掌控,他却拍马都不及宁复。

    “我倒是希望耶律延禧能翻盘,如果他肯放权,将手中的兵力交给一个老成持重的将领,对上金军就算打不赢,也不会吃亏,可若是他再亲自领兵,恐怕辽军只会败的更快!”

    宁复提到耶律延禧时,也是满脸的苦笑。

    他记得后世有一句话,说是当一个帝国走下坡路时,必定会有一个人往油门上踩一脚。

    这句话虽然有戏谑的成分,但有时却十分准确,而辽国已经是一个衰落的帝国,耶律延禧这个掌控着整个帝国的人,显然一直在给辽国踩着油门,加速着辽国的衰落。

    “上次败的那么惨,耶律延禧应该不敢再亲自领兵了吧?”.

    马原想了想再次问道。

    按照常理分析,耶律延禧上次吃了那么大的亏,应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像打仗这种事,还是交给军中的将领才对。

    “不好说,就算他不亲自领兵,可谁又敢保证,他不会干预军中将领的决策?”

    宁复再次摇头道。

    耶律延禧依然呆在辽国北境,并没有回中京的意思,估计是因为败的太惨,所以没脸回去。

    而只要耶律延禧呆在北境,就可以随时干预大军的决策,比大宋军中的监军权力还大,有他在,再有本事的将领,恐怕也放不开手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宁复命令马原密切监视着辽国的一举一动。

    宁复他们拿下燕云十六州,大宋在短时间内就无力北扩,金国崛起的势力太猛,辽国随时都可能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金灭辽之战,整个过程加在一起,也只用了五六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