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朝堂变动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朝堂变动 (第1/3页)

    赵佶也没想到曾布等人竟然忽然改变了态度,支持章惇辞官,这让他也不禁愣住了。

    不过赵佶虽然心眼小,但却是个聪明人,知道众意不可违,所以很快转变态度道:“好吧,朕本想留章公辅左朝堂,所以对他极尽挽留,却不想他执意要走,那朕就顺了他的意!”

    看到赵佶终于点头,曾布等人也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过人群中的宁复却是暗自冷笑,他不相信赵佶会这么轻易的低头。

    果然,只见赵佶忽然话锋一转,再次开口道:“不过章公这些年劳苦功高,朕实在不舍得他离开朝堂,不如就让他暂时知越州,若是日后有什么事情,朕也可以派人向他请教!”

    越州其实就是南方的绍兴一带,距离章惇的老家福建不算太远。

    表面看起来,赵佶让章惇知越州,似乎是一件很不错的差事,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赵佶依然不打算放过章惇。

    因为只要章惇身在朝堂,就相当于掌握在赵佶手中,随时可以拿捏他。

    不过赵佶肯让章惇辞去相位,已经退让了一步,众人也不好多说什么,更何况他们这些人中,大部分人都对章惇没什么好感,刚才能帮他求情已经算是难得了,不可能再继续帮他说话。

    所以大臣们也无人反对,连宁复也没有多说什么。

    并不是宁复不敢说,而是他知道说了也没用,更何况他现在自身难保,更别说帮章惇了。

    另外宁复还知道,章惇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在原来的历史上,章惇不断被贬,而且被贬的地方不断的变换,一会越州一会雷州,甚至还去过舒州、睦州等地,最后章惇在被贬之地去世。

    直到章惇死后,赵佶才假惺惺的恢复了章惇的官职和爵位,可是到南宋时,章惇都死了几十年了,宋高宗还追贬章惇,并且禁止章惇的子孙永世不得入仕为官。

    哪怕直到后世,章惇的功绩也被许多人遗忘,反而因为他和苏轼的私人恩怨,被人认为他是个心胸狭窄的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