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厢军背后的利益

    第三百八十章 厢军背后的利益 (第2/3页)

这样,原来的禁军依然显得十分庞大臃肿。

    现在宁复已经打下了燕云,有了长城防线,就没必要再保持这么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原来的禁军也烂透了,早就该整顿了。

    不过除了禁军之外,大宋还有规模更加庞大的厢军,甚至各地的厢军都没办法统计人数,不仅仅是因为人多,更因为管理混乱,连地方上可能都拿不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这主要得益于大宋的一项国策,那就是将灾民划为厢军,比如某个地方遭了灾,朝廷为了防止灾民造反,直接就将灾民编入厢军。

    虽然厢军不算正规军,待遇也很差,但至少有口饭吃,而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口吃的,绝大部分人也不愿意造反。

    虽然厢军的本意是好的,但奈何大宋的政策太过奇葩,只要一入厢军的军籍,日后子子孙孙都只能做厢军,基本不太可能脱身。

    这也造成了厢军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后来厢军的政策不得不停下,因为朝廷根本养不了这么多人。

    后来朝廷也不管了,干脆放任厢军自谋生路,却又不给厢军脱籍,结果导致各地的厢军就像是叫化子一样,卖儿卖女的也不在少数。

    按理说厢军都成这样了,早就该裁撤掉了。

    可问题是每当有人提出裁撤厢军时,都会遇到无数反对的声音,甚至比裁撤禁军遇到的反对声更大。

    这主要是因为厢军自谋生路后,这些人反而成了地方的廉价劳动力,地方衙门每当遇到用人之时,比如修路挖河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厢军。

    另外还有地方上的大族,他们的田地缺少人力时,也同样会找到厢军,只要给厢军将领一些好处,下面的厢军随便他们用。

    可以说地方上的厢军已经成为许多利益集团最为低廉的劳动力,所以他们自然不愿意放手,每次要裁撤厢军,这些人反对的声浪也最大。

    “都察院不是已经成立了吗,不能让他们闲着,各路的御史下到地方上去,到时多抓几个典型,看谁还敢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