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慷他人之慨

    第十二章 慷他人之慨 (第2/3页)

 ……

    朱娘带朱浩以及李姨娘母女,苦着脸回到后院,一副艰苦筹措银钱的模样。

    等来到门帘后边,她神情才变得轻松。

    儿子预言成真,一切尽在掌握。

    今天不只是上缴家族例银那么简单,朱嘉氏来势汹汹,想一棍子把她这个儿媳给敲死,几乎把路走绝了。

    “娘,一会儿出去,还是得摆出低姿态,让朱家那帮人越咄咄逼人越好……您表现得越窘迫,他们越是猖狂,最后咱才能把规矩定死,每月缴纳四十两不变!”朱浩再一次提醒朱娘。

    “嗯。”

    如果说朱娘之前对儿子的话还将信将疑,有几分保留,到此时她是打定心思全听儿子的。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朱娘在李姨娘陪伴下回到前面的铺子,朱浩和朱婷躲在后堂不再露面。

    这是大人的事,跟小孩子没多大关系。

    乡老坊老一共请来四位,街坊四邻以及四里八乡许多无所事事的乡亲闻讯后赶来围观。

    同行是冤家的钱串子也很热衷,一看这架势对面的米铺分明是支撑不下去了啊,赶紧拉了一帮人前来凑热闹。

    “娘,不就是普普通通上门收例银吗?为何叫这么多人前来?”面对门口密不透风的人群,朱娘故意表现出极度抗拒。

    朱嘉氏冷冷一笑,“老三家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次请见证人来,是因为有些话摊开来说比较好……之前跟你说过,每月上交家里四十两银子,老身放手让你经营铺子,你没有出言反对,对吧?”

    话音落下。

    围观群众立即炸了锅。

    钱串子从人堆里挤出来,大声道:“一个月四十两?朱娘……朱当家的,你这是开米铺还是开钱铺啊?”

    朱娘以往生意极好,基本从早忙到晚,街坊邻里都知道她赚了钱,具体多少却不知,如今听朱嘉氏说每月光上交家族就有四十两,一个个满脸的不可思议。

    “不要以为家里故意刁难,其实按以往营收,每月都有上百两……”朱嘉氏一来就把自己摆在道德制高点。

    围观群众一听不干了,马上有人出言质疑:“一百两?怎不说一千两?这么个小铺子,就算卖出去十万斤米面,能赚一百两?糊弄鬼呢!”

    “典型就是找儿媳麻烦,这种恶婆婆为了钱财,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人们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朱万简出列喝斥:“闭嘴,关你们这些刁民何事?说有一百两就有一百两!我朱家之事用得着你们操心?”

    朱嘉氏没想到无意中居然聚拢一群人当“裁判”,心里有气却忍着。

    “诸位善长,我朱家事,你们给评评理,内部商议好的,她也没有抵赖,是否有问题?”说着,朱嘉氏请示四位德高望重的乡老坊老。

    四位乡老坊老都点头。

    一名姓宋的乡老道:“有规矩,那就按规矩来,每月四十两交不上,家族收回田宅合情合理。这月还没交吧?”

    朱嘉氏站在那儿环视一圈,目光与之接触者无不低下头,这才满意地轻咳一声,缓步踱到朱娘跟前,轻叹:“老三家的,你听到了,不是老身非要为难你,规矩既已定下,以后收了欠债,各自画押,以防有人抵赖。对了何掌柜,要不你先去收欠债?”

    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从人堆里挤出来,笑着把欠条奉上,“之前朱家三夫人欠了鄙人十贯钱,特地上门来收。”

    朱娘按照朱浩的吩咐,一脸急切:“娘,你怎么把什么事情都揽到身上?铺子欠何掌柜的钱,好像跟交家里例银不相干吧……再者说了,儿媳正在想办法,也不知能否及时筹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