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细作中的细作

    第六百零五章 细作中的细作 (第2/3页)

会答应的,哪怕他跟张鹤龄的人真的去把煤窑抢下来,对他也没什么影响。

    问题就在于哪怕投靠杨廷和,他也不可能什么事都听杨廷和父子的,唯唯诺诺的人可得不到别人尊重,比如说杨维聪,便属于听命办事的模范典型,结果还不是被发配到南京去了?

    朱浩板着脸道:“家里还有事,恐不能同往。”

    张鹤龄一挥手:“不用你们操心了,武人的事情,文人少掺和!去把老二家的人叫上,再把凭契拿着,到了煤窑,谁敢阻拦直接给老子(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彩继续)

    打!就算锦衣卫也不例外!”

    ···

    朱浩和杨慎出门。

    朱浩懒得跟杨慎说话。

    杨慎此举,等于说杨廷和已把自身首先摆在了不仁不义的位置上。你自己不能跟新皇争斗,居然挑唆张家兄弟去争?

    你们安得什么居心?

    说你们有不臣之心,结果还真有啊!

    “敬道,你实话告诉我,你对此事,作何看法?”杨慎一脸谨慎问道。

    朱浩冷漠回道:“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要让两位国舅跟陛下产生如此大的嫌隙?作为臣子,难道不该以维护朝廷安稳为主?若事情真闹大了,恐怕谁都不好收场。”

    杨慎道:“如你所言,或的确有不妥,但也非要如此不可。”

    朱浩眯眼看过去,面带憎恶之色:“所以说,因为陛下要追封兴献帝,册封兴献后,为让陛下收回成命,就可以剑走偏锋?甚至让朝堂陷入争斗?我们作为臣子的,是否有胡作非为的嫌疑?”

    杨慎板着脸道:“朱浩,注意你的言辞。”

    朱浩摇头道:“之前我一直觉得,杨公子你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才俊,却未曾想,为达到目的居然可以如此不择手段。如此以后杨公子请莫要再找在下做事,在下一概不会奉陪!”

    “你!”杨慎瞪着朱浩。两人剑拔弩张。

    朱浩说得也算坦诚之言,但更多是在应对杨慎的试探。

    不择手段,其实是朱浩的做事风格,朱浩并不会觉得杨慎这么做有何不妥,之前朱浩栽赃张家兄弟时,根本就没考虑过这样对张家兄弟是否公平。

    但杨廷和父子作为朝廷正统文官的代表,却如此行事,朱浩以自己身为翰林院修撰这般“正义人士”,自然要加以抨击,甚至不惜要表现出一种失望的态度,觉得自己投错了人。

    杨慎跟朱浩对视半天后,却主动挪开视线,低下头道:“朱浩,其实我并没有要让事态恶化的意思,难道你真觉得寿宁侯和建昌侯跟宫中纵火案有关?他们有资格去收买宫中人?”

    “那不是在下应该关心的。”朱浩语气冰冷回道。

    杨慎道:“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个机会,你不如将此事,提前告知兴王府故人,让他们先做防备,以便陛下及早将寿宁侯和建昌侯派去捣乱的人拿下。张家人在京城早就惹了众怒,此番更是惩治他们的绝佳机会.如此,你还能得到新皇派系的信任。”

    “嗯?”

    朱浩眉头紧锁,故意装作不理解的样子。

    杨慎叹道:“这么说吧,虽然你出身朱家,但好歹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