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小孩子掐架

    第九百一十一章 小孩子掐架 (第2/3页)

让父皇立宗祠,进太庙……哼,朕不信了,有你这个活诸葛在,还能让那群家伙占得什么便宜!敬道,等内阁姓蒋的和姓毛的退下去,朕让你入阁。」

    朱浩道:「陛下不要着急,很多事,还是边走边看为好。」

    ……

    ……

    朱浩总算劝住了朱四,让其先不要对读书人下手。

    小皇帝这边没有动作,文官自然不会去阻止下面的读书人议论,文官一向不反对文人议政,这是一种文人地位崇高的表现,甚至在许多人看来,这是时代的进步。

    而且这种议论很大程度上会左右舆论风向,让大礼议往「继

    嗣派」方向靠拢。

    朝中议论声增多,让孙交这个自诩中立的老家伙分外着急。

    孙交几次想找朱浩商议事情而不得,这天干脆直接跑朱浩家里,把闻讯提前赶回来接待的孙岚弄得很被动,不得已只能让守门的锦衣卫通知朱浩。

    终于孙交在女婿府上见到了朱浩这个大忙人。

    朱浩见到孙交后表现得很客气,把人从正堂请到书房,宾主落座后率先表达歉意,其实心底早就骂开了:孙老头你可真不识相,哪儿有你这般强人所难的?找不到人,居然直接跑到别人家堵门?

    「……敬道,你别怪老夫冒昧,这是一份跟你同科的进士撰写,名为《大礼辨》,看看人家的思想和修为,再看看你的,就不能学着点?」

    孙交说完,拿出一份誊录的手稿丢给朱浩。

    朱浩接过一看,乃跟他同为正德十六年进士,初为南京礼部主事,如今为南京吏部主事的侯廷训所写的《大礼辨》。

    同是在南京所起议论,侯廷训这份稿件跟张璁完全对着来,侯廷训的言论属于老生常谈的「继统继嗣」论调,言辞激烈,但陈列的例证却一点新意都没有,但因侯廷训曾在南京与张璁、桂萼等人当面争执过,以至于侯廷训在南京士子中地位也挺高,被认为是站在抗争张璁妄念邪说第一线的文官集团急先锋。

    朱浩大致看完,交还给孙交,微笑道:「孙老不觉得,这就是两个小孩子掐架,不分立场对错,纯粹就是互相挑刺,互相攻击?」

    孙交眉头深锁:「你就只看出这个……」

    由不得孙交不生气。

    我好心好意,拿了一份誉录的当世名士手稿给你看,你琢磨半天,就认为是小孩子打架的玩意儿?

    朱浩道:「怎么,不像吗?一个张秉用,年老中进士,靠迎合陛下上位,另一个看不顺眼,但因为错过上船的最好时机,所以反其道而行之,站在自以为的道德制高点上,抨击另一派为歪理邪说,可问题是……有关继嗣还是不继嗣的问题,在当今陛下坐稳皇位的前提下,还有争论的必要吗?」

    「为何不争论?这皇位到底传在哪一家?小宗和大宗的区别,你不会到现在都不明白吧?」孙交也生气了,直接出言教训,「敬道,你可别忘了,陛下的皇位因何而来,做人切不可忘本啊!」

    朱浩正色道:「可是,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