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平定(下)

    第六百零三章 平定(下) (第2/3页)

中都的好几处城门,都还在守军的控制下。但木华黎并不很担心。

    晚间兵马调动不易,木华黎并没能发动勐烈进攻,才容他们苟延残喘至今。其中北面有一处城门,好像还困了金国的皇帝在那里,己方攻打几次不下,还被诱杀了不少人。那就更有意思了,一会儿就去看看金国的皇帝长什么样,也算长了见识。

    真正让木华黎放心不下的,其实在中都城外。

    一者,大汗在战败以后,就直接率军北撤。这是必然的选择,因为非得抢在战败消息传遍草原之前做些人事上的调动,提前控制一些可能动摇的部落,才能避免以后更大的损失。

    但是大汗所部的损失究竟有多少,大汗本人有没有大碍,那个来传信的怯薛没有说清楚,木华黎现在也没处问去。

    二者,战胜大汗的郭宁所部,现在是什么情况,木华黎也一点都不了解。

    他派往霸州三角淀打探的哨骑,连续好几拨都没能返回,这应当证明,郭宁所部的重兵仍在霸州,以至于哨骑都失陷了。但木华黎依然不放心。他总觉得,这个打败了拖雷和按陈驸马,杀死了哲别的可怕敌人,在一场大胜之后一定会有所作为。

    他会做什么?是趁胜南下,横扫河北?是鼓勇追击大汗的败兵?是联络北京路的那些附从军们,诱使他们叛变?还是来中都?

    在中都方向,木华黎已经做了积极的应对。

    虽然大部分兵力已经冲进中都,但城外依然警戒森严,远近哨骑不断。就算做不到两天前那种水泼不进的遮蔽,至少能立即发现大队人马调动。因为木华黎深知定海军船队的规模,甚至在卢沟河和潞水沿线,都专门指定了负责监控之人。

    首先做到提早侦知定海军动向,其次就要尽量纠合兵马,在这中都城里反客为主,以待强敌。这就是那两个千户动作慢了,让木华黎不满的原因。

    但问题也不大,毕竟霸州那边的失败,是四天前的事情。

    木华黎稍稍闭眼,在脑海中模拟出中都附近的地理形势。仔细盘算定海军的行动轨迹就可以发现,这支军马在十二天前从霸州益津关出发,行军五天到达良乡,当日与失吉忽秃忽所领的怯薛军初战,次日急速撤兵,三天后进入霸州以北的永清、固安之间,又和成吉思汗所部主力恶战。

    这么短的时间里,连续两场大规模的恶战,再加上三百多里的急行军,就算是最坚韧的人,也需要休息了。木华黎觉得,无论定海军要做什么,他们至少得原地休整三天;那么,如果他们选择来中都,这会儿至少还隔着三天的脚程。

    三天时间不长,但也足够木华黎完整控制中都,并在中都组建起一支大军了。

    过去数年里,总是蒙古勇士一次又一次地攻打女真人的城池,这会儿攻守形势调转,木华黎倒想看看,定海军能如何。他虽没有什么守城的经验,在草原上围绕某处据点攻守争夺的次数却很多了。在他的预想里,当蒙古勇士以庞大兵力驻守雄城,又有精悍骑兵可以在原野上粉碎敌人,那根本不是定海军能撼动的。

    说到底,整编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